【自我介紹】
嗨~我是太郎仔,也可以叫我太郎,剩最後一年學生生活的大四生,同時半隻腳早已跨入職場,自稱商學界的初生之犢,主修行銷,喜歡各種創新科技 ^ ^
【正文開始】
上大學後發現,身邊很多朋友還是對未來感到迷茫,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加上是企管系的環境,似乎情況更嚴重XD
但自己目前已經對未來職涯有了明確規劃,知道自己未來要繼續做數位行銷,領域是(網路)科技業,公司選擇新創。回想自己怎麼一路走到現在,統整了幾個探索自我的管道,可能是老生常談,但是我的親身經歷。
1.學校選修課 -> 60%
2.社團活動 -> 20%
3.校內外講座活動 -> 10%
4.興趣/個性 -> 10%
【學校選修課】
因為是企管系,基本上所有商學必修都會修到,像是微積分、會計、經濟、統計這些基本盤,大二開始有多一點選修空間,為了給自己多一點後路+繼續探索興趣,我也深入修了...
會計:中級會計學,修到半學期就確定沒興趣了,寫一堆分錄+報表對我而言太乏味
經濟:個體經濟學+總體經濟學,沒有比較沒有傷害,兩個都修才知道誰好誰壞(單押),可惜我兩個都不愛(再押)
金融:原本對此保有希望,還想過要雙主修,未來可以走個銀行業,修了財務管理、投資學、貨幣銀行學,發現了最後一根稻草,修得很認真但真的沒興趣
統計:從來沒想過,因為我最基本的統計學都差點被當QQ
行銷:很簡單被一堂行銷管理課啟蒙到XD 有沒有興趣真的是學習一大動機,太了解自己了
【社團活動】
確認是對行銷的興趣後,剛好在社團(改天跟大家介紹,我待的是全球性青年組織,規模滿大的)接下了行銷長的幹部職位,一年期間摸索了線上宣傳(臉書文案、廣告)+實體活動(擺攤、海報設計)+行銷策略/企劃/預算/績效制定評估,算是完整做過行銷人會經歷的事情,也從中評斷自己能不能接受這樣的生態,並進一步確認自己喜歡數位行銷。
【校內外講座活動】
從大一就很喜歡利用晚上時間多聽講座、參加工作坊等等,多認識不同領域絕對不是壞事,我因緣際會下也聽了很多創業的故事,才會慢慢對新創產生興趣,比起大企業的成功分享,更喜歡新創團隊的甘苦談;同時也可以從活動學習不同技能,更深入了解自己喜歡做的工作內容,舉例行銷像是文案撰寫/廣告投放/社群操作等等,都可以在課外多接觸學習。
【興趣/個性】
這個其實應該是獨立於前面三者的共同項目,在探索的過程中,邊做邊看就會知道自己有沒有興趣,或是個性適不適合,
舉例會計領域,我本身不喜歡做一成不變的事情,喜歡多樣化、彈性高的工作內容,因此確定不適合;
或是前述沒提過到很多企管人的人資領域,雖然自己喜歡跟人互動,但個性偏內向慢熟,要一直跟陌生人對談甚至從中評估對我來說會是一大挑戰;
而為什麼我選擇科技業呢,這就跟我的興趣極大相關了!本身很喜歡研究新科技,不是說 AI 或是互聯網那種大方向,而是平常生活中的科技工具,像是線上問卷的 Survey Cake、生活享樂專用的 Funnow、行銷人必備的短網址工具 PicSee、專案管理必備工具 Trello、團隊溝通協作平台 Jandi 或 Slack,線上或線下基本上都是我的愛,一看到別人用就會跟著玩玩看,培養我對科技的好奇及興趣,因此也確定未來想賣肝於科技冷漠中(?
以上,大概是我如何在以過去的大學三年漸漸更認識自己,比起大一進企管系後只知道喜歡商科的我而言,慢慢用刪去法縮減了幾個選項,也濃縮了剩下來最精華的營養,勉勵自己在大學最後一年,同時也是學生身份最後一年,好好利用青春,為一年後出社會的自己做好準備。
最後,謝謝閱讀到這邊的你,如果喜歡我的故事,
歡迎回覆你的想法,或是追蹤看更多關於我的分享,更歡迎給我鼓勵~~~
期待下次有緣再次相遇😀😀😀
也支援 Linker 點讚,給我一點回饋><
© 摩佩科技。專屬學生的行動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