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特別北上第一次到松菸看展,就是因為看到社群教母加個零在限動上大推分享!! 也因為加個零在網上大推,我想這已經是行銷人不能不知道的展覽惹😜
整個展覽的特色就是互動性強,前半部著重體驗,後半部則是著重在數據的呈現,不懂行銷的人可以享受整個流程的體驗,最後還有口愛的拍照牆可以拍照; 懂行銷的人會對上面的數據更有感。如果把展覽的精華濃縮成三個問句就是:
如果你買的不只是商品,還有什麼?
在消費行為中,你內心真正渴望的是什麼?
你正在經歷的購物體驗是如何被打造的?
從1980到2010年的大購物袋上寫著不同時代的科技變化,反映出不同時空背景的消費觀。最後一個購物袋顯示2020是「」的時代,留了一道填空題給我們思考,我想填上「人人都可以是微網紅」的時代🧍
因為我覺得這個時代很講求所謂的「個人品牌」🦸♀️生活在社群的時代下,身邊有不少在接外拍的小網美,也有在經營YT頻道的,還有在IG上手繪漫畫或分享美妝的朋友,不管目前有多少的followers,我覺得這都是在個人履歷上加分的項目。未來每個人都可能因為上傳到網路上的一張照片、一篇文章、一支影片而成名個幾分鐘或受到更多人的關注✨
拿金色的貼紙貼在你覺得「有共鳴」的廣告文案上😜每個文案都有各自的擁護者呢!!回到家後也思考著為什麼偶會被底下三個文案打到:
🎈愉快的體驗,無法複製的饗宴
🎈美好未來的切片,堆疊出明日的生活樣貌
🎈片刻的療癒,在紛擾中覓得一席干靜
一開始會先拿到一個很口愛的紙折購物籃💕再來就是把喜歡的銷售文案(上面有條碼,貼在購物籃上
這一區就是看你會被哪些行銷話術騙😂
像我姊姊幾乎是對有「限量商品」的文案毫無招架之力😅我則是被我姊姊說我都選一些很奇怪的😳像是「你上次預定的商品到貨了」(我真的只是想知道我上次到底預定了什麼🤣
到平板前面掃條碼,最後會有購物觀的組成結果,偶測出來的結果是....
相襯感:40%、忠誠感:20%、確定感:20%
它將購物觀區分成五種(以下只列三種,它會告訴你你購物時重視的是什麼。
我覺得滿有趣的地方是,我們平常都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但在除去商品的吸引力下,只是單純看到某些文案仍有心動的感覺,有時候我們買東西只是買爽的不一定是真的需要,因為打到我們的其實不是商品本身而是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文案,而我們在購物的時候往往會忽略是什麼消費心理驅使我們購買🛒
藉由分析自己的購物觀,找出購物時的盲點,也呼應到展覽的slogan「讓錢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相襯感
除了商品本身的機能,更重視消費時整體的「氛圍」和「體驗」例如:風格統一的購物頁面、精心佈置的空間
給未來的你— 記得檢視離開商家精心打造的環境後,是否仍契合自己的喜好
🎈忠誠感
一旦對特定品牌或商品表態,就會持續依循最初的決定,例如: 參加淨灘,就會更傾向購買海洋友誼的產品
給未來的你— 定期檢視自己喜歡的品牌,是否也保有當初自己所支持的初衷
🎈確定感
在意挑選商品時付出的成本如時間、精力,面臨無法抉擇的時候,會優先相信權威專家的意見
給未來的你— 購物前花點時間做功課,找到值得信任的專家。
身為品牌商,只要利用不同的文案就能吸引到不同購物觀的人;身為消費者,則可以思考自己掏錢背後是被什麼樣的心理操控的😂
11個品牌通路,上面有數據故事以及品牌運用數據的關鍵思維,可以看出策展團隊在數據的整理上花了不少心思,另外底下也有一些電商小知識,印象最深刻的是2019年男性的每月的網購金額竟然高於女性😲😲
他們還把電商小知識做成一個個cube用問答的方式呈現,還有一個小書櫃是推薦的行銷用書呢💞
案例區的小字滿多的
如果想慢慢看完又不想被人潮擠的話,建議空下兩小時的平日時間好好欣賞
最後,有口愛的打卡牆和購物宣言 👇
想買什麼就買,想吃什麼就吃
不知道哪天才能到達這樣的生活新高度呢🤗🤪
偶是Min米,喜歡的話記得follow我哦,還不認識我可以點進下面的文章💕
© 摩佩科技。專屬學生的行動幫手
1 則回應
匿名
2020-09-04 18:11 #1
鼓勵了作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