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行銷、社群行銷專員、社群行銷企劃、數位行銷專員等
行銷的定義很廣,社群行銷的部分,其實每間公司對這職位的定位與工作內容也不一樣,在這邊分享,目前在線上招募資訊,針對這個職缺的範疇包含哪些:
(以下僅是最常出現的工作內容,並非每一個企業的這類型職缺都是如此喔!)
1. 經營線上社群:線上社群,包含常見的Facebook 粉絲頁,Instagram貼文,Youtube 頻道管理,甚至有些企業,會需要進一步協助管理Twitter、Facebook Group (臉書社團)、Line@、TikTok、品牌電子報 等社群。
2. 線下社群活動:雖然大部分的社群行銷,會專注在線上的相關推廣,但線下的社群也是社群表現的一種。
3. 時事議題監測:這部分若企業內有公關部門,或是企業有公關公司的合作,就比較不需要做到這件事,重點在於,行銷需要掌握當下潮流與最新議題,所以需要隨時關心最新議題。
4. 撰寫文案:即使是在Instagram 上的圖片,也需要一些註解敘述,Youtube頻道也是。
5. 編輯設計圖片、編輯影音
6. 文章SEO
7. 數據分析
8. 投放廣告:基本上是社群內的廣告,例如臉書廣告,但有時候也會協助投放Google 上的搜尋廣告,或是google 聯播廣告等。
9. 網站活動企劃與執行:這是針對自己有經營網站的企業。
10. 異業合作發想與接洽
1. 甲方類型-品牌企業:自有商品或是服務提供者,幾乎都會需要這樣的職缺,以B2C的產業為主,B2B有,但比較少數。
2. 乙方類型-接案公司/代操作的公司:其實類似公關公司,市面上有不少,可以協助代操作、代管理社群的企業。
基本上,跟普遍的行銷或公關的能力特質相似:
(以下的能力與特質需求,也會依照每個企業對這職缺的期待不一樣會有所不同,所以屆時還是需要以職缺的敘述為主。)
1. 觀察風向,觀察人:觀察受眾,觀察議題走向,並進一步結合,產出貼文,或設計相關素材。
2. 喜歡學習新事物:因為社群平台一直修正、一直改,同時也會有新的平台出現,要學習應用。
3. 願意嘗試,不怕失敗:社群行銷會有很多每天要做的工作,每天都需要有產出,但不是每天都有好成績,所以要不斷觀察、研究、執行、測試、數據分析,進而修正與改善。
4. 有邏輯:行銷,尤其是跟企劃相關,很需要邏輯,才需要把事情更有效率,同時創意,也是需要有邏輯的分析後,加上過往經驗的結合,才比較容易產生。
5. 興趣廣泛:社群行銷,要不斷嘗試新模式、觀察新議題,所以若本身興趣廣泛,跨領域的應用,有時候是很吃香的。
6. 文案力、溝通力:經營社群,其實非常需要溝通,只是都是線上溝通,面對大眾的溝通,所以若有好的文案、好的文字力,會很加分。
7. 數據分析:數據能力的深淺需求,依照企業而異,但大部分,只要會用Excel ,跑樞紐、畫圖表,就很夠用了;更需要的是數據後的分析能力,例如GA、Facebook 的insight 等後台資料,看到數字,你是不是可以觀察並分析出東西?
1. 以為只要管理粉絲頁:現在不是粉絲頁才是社群所在,有很多平台與工具;加上管理粉絲頁就是很繁複的事了,你要找議題、設計、觀察客眾,隨時修正與嘗試新東西。
2. 創意最重要:創意的確重要,但這邊的創意,不是天馬行空,而是有所根據,有邏輯的,才能說服你的主管、你的客眾。
3. 這個工作變化很多,很有趣:他的確很多變化,也很有趣,但其實每天做的事情可能很類似,編寫文案、設計圖片、貼上社群、分析數據;但這很觀看每個人看事情的角度,畢竟哪個工作不繁複?
4. 我很愛滑論壇滑社群,所以我很適合社群行銷這工作:當你工作時,的確還是要繼續滑論壇滑社群,但是你隨時都要思考,有沒有自己可以應用的地方?貼文是不是可以借鏡?原本滑社群滑論壇,是一種放空的休閒娛樂,但工作後就不是了。
5. 每個活動、每個策劃設計,都會馬上有回應:是也不是,你的確可以馬上看到相關成績數字,但是要到發酵,要到一個里程碑,還是需要一點時間。
1. 創一個試試
理想是社團經驗或是實習經驗,讓你有機會操作,但若沒有這樣的機會,沒關係,可以自己開一個公開的IG帳號、粉絲頁、Youtube頻道、寫部落格試試,重點不是追蹤數、按讚數,重點是,你知道經營的方式、數據後台的內容,還有這過程內容呈現的文字掌握度。
重點是透過這樣累積作品集,說服企業你有相關能力;企業要找的是行銷人員,不是要找合作的網紅。
2. 線上課程或是閱讀相關資訊
不管是透過線上課程,或是閱讀相關文章書籍,重點想提醒大家,課程沒有絕對好壞,只是對你適不適合。
例如你完全沒碰過,那就不要一下子就報名很深的課程,但若你已經有一點經驗,就可以進一步研究SEO或是文案等,往專精、特定領域上加強。
其實這一個職缺,培養了不少軟硬能力,也驗證了不少特質。
1. 跳公司:一樣的社群行銷,只是從小品牌公司,跳到大品牌公司。
2. 其他行銷相關工作:廣告投手、SEO 管理、公關公司、廣告公司等,但不只是在社群,而是更大方向的,例如品牌行銷、活動策劃等。
3. 換不同的職缺類型:Project Manager, Product Manager,業務等,因為在這社群行銷過程中,很有可能面對不同窗口、不同部門的合作,都是驗證了有PM的能力與特質,同時行銷,更進一步到前線,就是銷售,所以業務類型也是可以的。
4. 個人品牌打造:運用自己的所學,打造自己的個人品牌,進而教學或是接案的方式工作。
所以這些轉職方向,建議
1. 不只是單篇貼文,而是一整檔的活動思考:思維的改變,讓你從單純小編,變成行銷策劃,進而累積策劃的工作經驗。
2. 把社群行銷,放大到,整個品牌的經營管理,不只學著操作社群工具,更拉高一個層面,思考對品牌的經營與定位。
3. 把握跨部門合作的機會,例如Chatbot 等應用,或是Facebook 埋Pixel 像素等,需要跟工程師們合作,或是面對業務、面對通路等需求,來策劃相關活動,透過這樣,來增加自己的跨部門合作溝通經驗。
以下是針對行銷類型工作的相關敘述以及如行平均薪資,讓你有個概念,剛入行時的大概薪資:
© 摩佩科技。專屬學生的行動幫手
1 則回應
匿名
2020-08-31 22:14 #1
鼓勵了作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