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了,準備出社會,應該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
雖然很多人都已經在實習了,但是當你正式離開了「學生」這身份,實習生變成正職的身份,有哪些事情,你可以先準備?
這篇文章,不只是獻給準備畢業的同學們,也提供給還在就學的同學們,希望提供一點想法,讓你可以在你大學或實習時,更加充實。
當你還是學生,大家對你的容錯度很高,比較能接受你犯錯,因為大部分的人會說,畢竟你還是學生,你還在學習。
實習時,大家不會太強求你什麼都會,實習2-3個月,大家還是認定你是實習生,可以適度犯錯;但當你一出社會,成為正職、社會新鮮人,你的職場菜鳥身份,大概只能維持一個月,當你超過一個月,很多事情都會被當成理所當然要知道。
所以,加入的第一個月,不要覺得問問題很笨、害羞,你應該要趁大家,還覺得你是小菜鳥、願意包容你時,多問問題,不然之後,前輩們就更沒有耐心了。
在大學上課,你本來就是來學習的,但是,上班,對你而言可能有學習、是自我成長的期許,這很好,但是,你還是要記得,這些不是企業理所當然要幫你完成的事情。
剛加入,仍然會有一些培訓、教育訓練,但這些比較像是,幫助你了解企業的業務、工作內容、介紹環境,一離開了這些訓練,你就要自己來了,因為在職場上,不管你是年資多少,大家是一樣的,都是同事,都是公司的職員,更現實直接一點的,都是要在企業內,發揮你的能力、幫公司做事!
不會是正常的,但不要期待有人教你,而是該學會,自己找工具、找解決方式,自己詢問前輩、自行線上學習、查資料。
畢竟,同事與主管都不是老師,你沒有繳學費給他們。
很多人以為,在職場上一定要有培訓、教育訓練、研習,才叫做有所學習,我自己的觀察與經驗,反而這類型的「學習」是有限的,最大的學習,是來自於你的工作,以及來自工作延伸的自主學習。
可能是工作過程中,需要加強或學習的技能,像是有些產業需要加強Excel 應用,有些需要新學習Bloomberg、tableu 等工具;也可能是在互動中,因為跟主管、大老闆、跟廠商、跟同事、跟前輩,每一個互動,只要你有心觀察,都有機會很多學習,可能是學習他們的待人處事,可能是來自於偶爾一個下午茶分享的feedback。
同事間的關係,有時候是當下存在利益關係,有時候是在未來很大機會有利益關係;例如,現在你們可能是同事,但他有可能未來升的比較快,變成了你的小主管,或是因為跳槽,他成為了你的廠商等。
若你把它當成朋友,你可能無所不談,但是,企業可能還是有內部審核/考核等、Peers Review,當這個同事,公私不分,你跟他聊你跟伴侶吵架的傷心,他可能反應你很容易情緒化。
友善對待同事,但不要一開始就當成朋友,掏心掏肺;同事的確有機會變成朋友,但是很常發生在找到共同興趣,或是離職轉職後。
同事、廠商的組成,會比學校還要複雜很多,在學校內,共同學習,塑造了相對類似的思考邏輯與人生目標;但出了社會,每個人的學習經驗、人生觀、價值觀開始出現很大的不同。
你可能很目標導向,成就感導向,但是有些人就是很金錢利益導向;你可能對職涯很有想法,但更多人是想在職場上得過且過,想用最輕鬆/投機的方式賺更多錢。
多保護自己,你可以試著理解他為什麼這麼做,但是不需要同情或是在意很多人的所作所為;職場上很多爛人、你無法理解的人,你不能改變他們,但你可以保護自己,適時找知心好友吐苦水、運動鍛鍊身體轉換心情等。
大學時,有明確的考試週,一開學的前幾週,都可以大玩特玩,反正在考試週前再來好好讀書就好;
但是出社會後在職場上,職場上的考核,是隨時隨地的,不再只是考試或交完報告就沒事,主管們可能會觀察你的態度、你的反應、你的工作實際結果來打分數;
如果你有理想的職涯、想打造業界好的個人品牌、未來reference check 有好的結果,建議就別在職場上太恣意;當然,若覺得這樣好累,想活得很自我,那也是可以的,你可以選好企業文化,剛好是可以接受這樣的你,或是,就不管了,反正人生嘛~ 沒有對錯,都只是選擇而已!
大學時,總有明確的學期時間、寒暑假、考試週,完成考試、完成一學期,就很直得慶祝一下,慶祝後,下學期繼續努力;
但在工作上,很難有完全結束、完成工作的一天,除非你的工作類型比較專案導向,不然常態性的工作,工作會一直來,這也為什麼,很多人邁入職場後,會越做越累,不只身體疲倦,心更疲倦!
為自己定一些小目標,例如目標完成50份報表,一完成,就好好慶祝一下!為自己製造一點儀式感,讓自己隨時都帶著一點動力前進!
同上,大學時有明確的寒暑假,但是出社會後,沒有了,沒有人會跟你說,該休假囉!
尤其是新鮮人,總是很擔心請假會有不好的觀感,想東想西,壓抑自己,導致彈性疲乏,加速了離職的想法!
出社會後,一定要自己調整自己生活的速度,同時,告訴自己,勞基法本來就有特休等假期,是合法合理的,不用覺得愧疚,不然等到你疲倦感累積到爆發,不管是生病了或是加速離職,相信對主管會是更難接受的!
大學時做報告,若你有「雷組員」的經驗或狀況要小心!大學時的雷組員,很難真的被懲罰與檢舉制衡,再加上,每堂課遇到不同的人,遇到雷組員,反正未來也不一定會再遇到了,再加上可能不同系,很難黑對方。
但是出社會後,有時候產業的世界,真的比你想像中還要小!尤其你的產業若是很需要競爭力的,大家能到這個地方,都已經是佼佼者,未來即使跳槽,很可能只是從業界的A跳到B,很可能你們曾應有過一樣的同事、一樣的老闆。
出社會後,一定要好好維持自己的名譽,不要僥倖,不管是為了業界上你的個人品牌,或是單純為了好跳槽、找到更好的轉職,越往上爬,越容易被reference check,有時候不是人資要求,而是老闆們可能本來就是好朋友,隨意聊聊,就可能知道你過往的黑歷史了!
大學時,你認真想,你什麼時候意會到,身邊怎麼有些人突然變強?通常都是大三開始,因為他們在你不注意的時候,專注在自己想做的事情,可能累積實習、可能認真研究自己熱愛的東西,或許成績沒有特別起眼,但卻讓他在大三時,開始被看到。
出社會後也會有類似的狀況,有些不適合在讀書體制下的人,因為開始在業界,找到自己的熱情,他們正式有了明確的方向,1-2年,確認方向與累積實力,逐漸來到3-5年,你將會看到他們在業界上發光發亮!
(建議延伸觀看影片:台南 | 成大 | VLOG 第一次在畢典上致詞,希望不會誤人子弟XD)
以上10點,是我自己畢業後一段時間的最深感想,若有其他想法,歡迎一起提出來討論!
(圖片來源)
© 摩佩科技。專屬學生的行動幫手
2 則回應
匿名
2020-06-11 23:03 #1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20-07-14 00:30 #2
鼓勵了作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