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憶起,小時候的我,很不喜歡自己的名字。不知道理由為何——或許是很厭煩大人口中的「算命」、「期盼」、「期許」!大人總渴望自己的孩子有所成就,有美好的未來,於是,將之寄託於那些文字中。本該是美好的願景,久而久之,進入耳中都猶如負擔般沉重,因此,年幼的自己,相當厭惡那三個字(正確來說是兩個字)。
隨著年齡增長,逐漸豁達,如負釋重,或許是因為長大了,不拘泥沒意義的煩惱中,又或許是因為人際往來的關係。每每與不認識的人介紹自己,抬頭挺胸地。每每聽見朋友口中喊起我的名,啊!沒錯!那是我啊!
擺脫掉沉重的束縛,由自己重新定義這個名字,審視著文字之美,我拆開了名字的字,審視著每個字單純的涵義,就如同回歸中文系的專業,純粹的美好,於是,它也不再沉重,將它也褪去不歸屬於它的綴飾,儘管再聽見那些話語,左耳進右耳出,絲毫不影響……
嘲笑起過往的自己,如此滑譏。然而,或許讓我坦然面對自己名字的,不是成熟,而是所遇見的人們,他們讓我重新賦予自己的意義,過往否定名字的同時,也在無形之中否定掉了自己的一切。
撕掉所有標籤,我,就是我,不再是誰眼中期望的誰,「希望」本是美好的,不該成為枷鎖。
2 則回應
匿名
2020-06-01 01:07 #1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20-06-04 22:12 #2
鼓勵了作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