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教育品質
10. 減少國內及國家間不平等
17. 永續發展全球夥伴關係… 等等
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展現歐洲現代至當代藝術的演進,藝術家與社會文化的互動與思考:從畫作表現技法的試驗--夏卡爾對比而夢幻的畫境、蒙德里安的色彩格線以及其對後世藝術的影響;而至對於藝術本身定義的挑戰--普普藝術的平凡物品、純白無色彩的媒材表現;到由完全抽象概念出發的藝術呈現--以工業包裝素材製成的外套收縮模、以網路搜尋影音結合故事的影片創作……截然不同的風格中,我看見「藝術」隨著歷史演進,更加多元、更加超脫框架;更加佩服藝術家們的靈感,竟能將難以言喻的深刻情緒或概念,轉化為可見、聞、觸、感的實際作品,進而與人心產生共鳴,引發思考與行動。
除了親眼見證蒙德里安大師名作,博物館更給予當代、新興藝術家一個展示的機會,邀請不分年齡的大眾走進他們的藝術世界。印象深刻的,是荷蘭當代藝術家Edward Krasiński的個展。展覽中的每一幅畫作,都貫穿一條藍色橫線;這條線位於130公分之處(約為成人心臟的高度),它超出畫框,串聯所有作品,串聯藝術家的一生;串聯鏡中的觀展者;串聯展間、作品與空間……貫徹始終的線索,讓人對藝術家的堅持感到佩服,讓人感受到凝聚、融合為一的藝術體驗。
此外,博物館更向人們展現,藝術並不是遙不可及、來自不食人間煙火的藝術家,而是與社會緊密交融的。例如結合社會設計思維的特展,展示藝術家如何針對非洲等難民所需,設計適合的住屋、空間、用品(多功能嬰兒背包衣等)、平台(難民安置後的創業管道),或者透過藝術創意倡議大眾關注(如難民表情符號Emoji等)。又如整個博物館空間的無障礙設計,依據孩童或身心障礙者量身打造的友善陳列方式。從展覽到空間,都扣合著以人為本的價值,傳達著真正的平等、博愛、包容!
走出博物館,極其幸運地,行經荷蘭一年一度的同志大遊行。當象徵PRIDE的彩虹繽紛,從每條街道、每家店舖上的旗幟,擴及到運河上每艘小艇、每個人的奇趣造型;歡樂雀躍的音樂下,人們不分男女老少共襄盛舉--曾經是禁忌爭議的LGBT議題,隨著社會的改變,法規平等保障、在社會文化中真正被接納,如今則是一個值得慶祝、值得驕傲的主題!
回顧現今的台灣,難民移民議題似乎仍未真正受重視;身心障礙者們從日常生活到生涯發展,仍常備受歧視--缺乏無障礙設施、搭乘公車時因所需時間長而被他人側目等、就業機會受限等;同志婚姻即將走向合法化,但仍有不少激進反對聲浪。如何透過更多的公眾討論參與,共同推動,走向族群共榮的願景,是回台灣的我們,要從自己開始持續努力的。
明日的安妮之家參訪,想必將帶給我們關於人性的深刻反思;週日市集,讓我們最後再次感受人們的活力創新,為整趟研習之旅畫下句點。期待,回國後的我們,也將帶著深刻的學習,轉為創新的行動實踐,一點一滴,創造更好的社會!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 106年 青年國際事務人才研習團 - 荷比團 Day 15 心得經驗分享
永續發展,荷蘭案例,國外實踐,海外實見。
© blink.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