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 (SDGs):(依據志工服務內容而有不同)
4. 教育品質 (Quality Education)
13. 氣候變遷對策 (Climate Action) … 等等
SVI 為國際青年志工媒合組織,連結歐亞非世界各地的NGO志工機會,以及有意參與海外服務的青年志工;媒合比利時、法國青年至他國,也媒合他國青年至比法參與志工。
去年開放申請的2000+志工機會中,短至兩週、長至半年,各有不同;SVI強調每個專案中,紮實的行前訓練、與當地NGO的長期計畫連繫、志工實踐的回饋追蹤。相對於有些企業推出號稱海外志工,實際上卻旅遊化、商品化、甚至以公益消費當地的行程,SVI則透過堅持以志工服務為本,與其做出區隔,希望讓青年志工真正參與,達到雙方雙贏的社會影響力2016年,成功媒合900+青年出國服務、100+志工來比法服務。
幸運地,由於我自身曾參與世界志工社,於台灣花東偏鄉以及印度拉達克海外服務皆有親身經驗,得以針對志工常受到的質疑,向Nicolas提問:
參訪後,研習團夥伴們彼此分享著自己的志工參與經驗,進而衍生討論──如果有些青年,是帶著一些「雜念」(充實履歷、練習英文、文化體驗等動機)出國服務,究竟是否適當?
或許,在不影響到志工的工作、與當地組織的互動前提下,參與者的起心動念,或許只是起始的契機,只差在價值的選擇,並無對錯。甚至,動機「不純」的參與者們,反而可能因為親身投入,在過程中受到感動,心胸轉為開拓,價值觀有所改變,未來成為更好的人,成為社會中的正向影響力!或許,讓世上更多人,對於社會有所關懷體悟,是志工參與中,最可貴的影響之一!
整體而言,SVI的風格,就如一個年輕新創組織一般。不只是辦公室的小巧、開放、活潑氣氛。內部分工也的不受限,概括彈性;除了專業職責外,也可以參與有興趣的業務,例如科技長也可以協助專案企劃等。團隊組成十分多元、遍布世界;4個核心成員外,也有多位實習生、每月來訪的法律志工等。隨著近年資金注入,團隊規模漸漸的成長;以往來自參與青年的會費(參加者繳交一年的會費,即有資格報名當年的任何志工計劃),能支持2人核心團隊;所幸近年SVI的努力,經政府認可為青年組織,可申請資金補助,也因此得以擴展團隊規模,支持4~5人全職投入團隊。再次可見,政府的支持,確實是組織發展的要角之一啊!最後,令人印象深刻的"take-away",是SVI不受侷限的,大膽趣味的嘗試風格--贈予訪客的特殊紀念品,就是最佳範例:以組織亮眼LOGO包裝的紅色保險套,不只是贈禮,更結合針對年輕族群、安全性行為議題推廣、彰顯SVI的創意活力!
這一週的比利時參訪,從歐盟「官方機構」、制度倡議「遊說組織」,而至今天參訪的,以實際社會影響力行動為主的「非營利組織」;繼而展望至阿姆斯特丹後,參訪實踐社會創新模式的「社會企業」。由看見背景制度架構,影響制度的撼動力量,漸而看見落實在社會的行動──多麼幸運,能夠從各關鍵角色的多元觀點,全方位地認識歐洲在永續發展的推動模式!對於參與社會創新創業的我而言,隨著組織性質越來越扣合現實社會,我也越來越有深刻共鳴;帶著既有的經驗與思考,期待日後的參訪,讓我們對永續發展的創新實踐可能,更加深刻理解;進而在心中種下種子,回國後成長茁壯為正向影響力!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 106年 青年國際事務人才研習團 - 荷比團 Day 7
永續發展,歐盟案例,國外實踐,海外實見。
© blink.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