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y makes you strong.” (團結讓人強大)
符合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 (SDGs):ALL
走過時間軸,1993年建立以來,歐盟逐步演進至今,已遠遠超過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國際組織,而是全面整合、共識合作的super-national entity。不僅成員國家讓渡部分政策制定等主權;議會由全民直選;參與各國也必須遵守歐盟統一制定的決策,若投票通過,則不能再因各國自己立場而拒絕遵守。
在來自溝通部門的Mr Jo VANDERCAPPELLEN講解下,我們認識歐盟從經濟、政治、社會、甚至國防外交的漸進各國整合;現今依據整合程度由高至低,分為Exclusive、Shared、Supporting,有必須完全統一的領域(如貿易協定等),也有部分治理保留各國自主治理(如教育、國防、治安等)。
歐盟推動的關鍵目標之一,是「內部共同市場」:不只是自由貿易(無關稅,但仍存在邊界查核等區別),而是資本、人員、商品、服務的完全自由流通。顯而易見地,經濟發展與國際勢力密切相關;歐盟持續致力透過資源共同投入,達成集結的綜效與力量。
其中,歐元統一貨幣,為共同市場的重要要素;然而因為各國經濟發展情勢不同,衍生危機與挑戰;近年來,歐盟也漸漸調整,例如推動共同財政政策,期望在貨幣上達到整合優勢。
2014年起Juncker引導的European Commision團隊,推動十大優先議題,其中如綠色能源與氣候變遷、社會平等正義、就業與成長、移民政策、促進民主等面向,都呼應著永續發展指標。
循著此脈絡,接著,由Mr Julius OP DE BEKE與我們分享歐盟在社會政策方面的角色。歐盟社會政策以20條原則組成主題架構,內容可分為三大類:平等機會及勞動市場參與途徑、適當且永續的社會保障、公平勞動環境。並透過以下五大支柱,集結行動努力推動:制度改善與落實、資金支持、歐盟學期(Europe Semester,研討會議,經過檢核,再對於個別國家提出改善建議)、社會對話、公民社會(例如研習團參訪的倡議NGO等)。
對於各國社會福利制度,歐盟主要角色為建立共識、原則理念的倡議,而非強制遵循特定條文,畢竟各國社會存在不少差異,制度落實需保有有一定彈性。例如育嬰假制度的權益保障,不同文化中母親與新生兒建立聯繫、養育期的時間各有不同:例如法國習慣六週,北歐約需一年,捷克則認為長達兩年半的育兒假才合適(若國家政策差異太大,歐盟可能建議捷克等國縮短假期,但增加幼兒照護配套措施等)。
然而,當前的社會福利政策,皆基於「經濟持續成長」的預測模型,近年經濟成長現況卻趨於停滯,因此,政策也需要持續修正討論,否則終難以長期運作。或許,呼應著近期討論熱烈的移民議題,有一種論點即是,或許透過接納移民,為勞動市場注入新動能,也能對歐盟國家經濟成長有所助益。
在歐盟,我們因深受歡迎、熱誠款待而覺得驚喜溫暖,據說,相對於他團的聯合國參訪經驗,更是如此。或許,除了外交政治上與台灣的微妙關係差異;組織本身的定位,也有差異:聯合國已自成定位,影響力難以取代;然而歐盟仍是眾多國際組織勢力(APEC、ASEAN、中、美、俄等)中的一個角色,因此持續致力於國際間的定位,並對外展現如同泱泱大國一般的氣度。
對歐盟的願景與實踐,經過參訪、討論與老師的引導,讓我們看見「政治」絕對不是國內炒作得沸沸揚揚的對立、自利,而是在經過充分共識討論,同盟中的國家成員,皆真誠強調合作、信用,達到共生共榮;別再執著於「如果國家故意不配合該如何是好」的質疑,而應相信政治也將共同創造正向影響力!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 106年 青年國際事務人才研習團 - 荷比團 Day 6
永續發展,歐盟案例,國外實踐,海外實見。
© blink.com.tw
1 則回應
匿名
2020-04-01 16:53 #1
鼓勵了作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