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去年火紅的《聖人大盜》區塊鏈商戰電影?你是否會好奇電影中主角尹子翔想創造全新的世界-去中心化的金融體系,將會是如何運作的?而類似的應用可能在不久後的將來後發生嗎?讓我們先從區塊鏈到底是什麼說起!
區塊鏈帶來了產業革新,如金融業能減少跨行交易結算時間成本、跨國界轉帳的手續;物聯網運用去中心化網路骨架;雲端儲存公司能透過分布式存儲組成全世界共同的雲端,避免單一公司受到攻擊癱瘓的風險;甚至若運用在公民投票上,可防止賄選、舞弊或是黑箱作業等發生。
我們先瞭解區塊鏈的本質,大致有以下這四點:
也許看了這些特性你卻更加的迷惑了,不過別擔心,先記住以上這些再來看看以下名詞:
沒錯,想像區塊鏈是日常生活種的那種帳本,但不同的是,在區塊鏈的世界裡帳本是人手一本而且它記錄了全世界的交易,就是所謂的分散式帳本技術 (DLT)。這使得每個人都有義務去維護這個宛如大帳本的網絡,所有的交易都是公正、透明公開的紀錄在每個個人帳本上,並能夠隨時查看任一時間點的交易,且一旦上了鏈就不能再做修改。
區塊也就是前面所提到帳本,我們可以把區塊想成一個打包了很多筆交易的結構。一個區塊是由礦工打包了很多個交易資料,再經由電腦算力來驗證確認而產生的。
(圖片來源 : bitcoin white paper)
簡單來說一個區塊中有:
許多區塊線性連成的一條鏈,如下圖
(圖片來源 : http://www.ledgerprojects.com/how-a-blockchain-works-lets-make-one/)
區塊鏈網絡是沒有中心點的系統,由一個一個節點組成的。節點種類有範本節點、全節點、輕節點及礦工節點。若說一筆交易出現,譬如說 Ian 傳給 Yvonne 0.01 顆比特幣,那這筆交易就會經由輕節點SPV傳送給附近的全節點,再經由全節點傳送給礦工節點,最後由礦工節點確認之後放入他自己的區塊裡並轉送給附近所有全節點。
礦工的主要工作就是打包交易紀錄變成區塊和將區塊放上鏈,而最快驗證出一個區塊的礦工可因此透過區塊鏈上的獎勵機制獲得礦,也就是報酬,如比特幣區塊鏈上的比特幣、以太坊區塊鏈上的以太幣等等。
整理一下上述內容,區塊鏈大致上的運作會長這樣:
一筆交易出現 → 交易被廣播到每個節點上 → 最先算出驗證這個區塊的礦工可以發布這個區塊 → 該礦工將封裝好的帳本頁廣播給其他人,同步到網絡裡的每個節點
通過上述機制,區塊鏈的網絡是由每個人的帳本以及節點共同維護,沒有一個第三方的中介機構介入,不同於如各國銀行、政府這類的中心信任,是一個新的人與人的互信機制,可避免單點(如銀行倒閉)失效影響整體金融體系的問題。
其實在《聖人大盜》電影裡出現過的 Self Token是真的存在!《聖人大盜》電影就用 Self Token幣來進行募資,進而推廣 Dapp(去中心化應用程式)遊戲機制,創造出「沉浸式娛樂」的模式。
(圖片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5dfhCSygUE)
Slelf Token 對區塊鏈的運用當然不止這項,他們透過以太坊區塊鏈上的「智能合約」可以將著作權、授權的版稅重新分配,怎麼說呢?「智能合約」就像部屬在以太坊上的程式,它用來處理資料並在每個以太坊節點上進行驗證,形成一個平台讓影音創作者發布作品,如此一來,智能合約能使相關的款項和利潤分配自動從消費者到創作者的手上,加上透過加密管理可讓數位資產的所有權更有保障。
現今有許多剛剛提到的的 Dapp出現,這些 Dapp 如去中心化交易所、遊戲(最常見的像博弈遊戲這類的)及收藏品類遊戲,去中心化的遊戲讓所以資料數據分佈式的儲存在網路上,玩家們可以擁有公開透明的遊戲資產,開發商則無權控制,而像 Dapp Pocket 這間新創公司所做的軟體可以方便使用者管理加密貨幣錢包、交易所與 Dapp 的操作。
台灣區塊鏈產業目前不僅限於缺乏技術人才的加入,其他領域如產品開發、行銷、社群、法務等相關人才如果具備區塊鏈或密碼貨幣的基礎知識或分析能力,也同樣受到區塊鏈產業青睞。所以想在找工作或是實習時擁有更多選項,擁有區塊鏈背景是一大加分條件,如果你是想創業、跟上世界趨勢,區塊鏈當然是很好的選擇之一,但同時也要了解區塊鏈技術的限制以及你想發展的產業真正的需求,以免淪為追逐新潮、卻忽略了成效與效率的新創公司。
下一篇文章即將帶來「區塊鏈好像有用又好像沒用?運動品牌產業與同質化代幣(NFT)」,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不妨追蹤政大創聯會 Blink 專欄,以及關注我們 粉絲專頁,即時收到最新文章通知!
© blink.com.tw
1 則回應
匿名
2020-03-12 01:41 #1
鼓勵了作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