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申請的過程得到很多幫忙,因此想分享如何準備交換的申請資料,以及自己的經驗,希望能帶給大家一些有用的資訊!\n 對於美國交換生活有興趣的話,也歡迎追蹤我為交換所設的唉居帳號:@peggy.in.uconn,之後預計會發一些交換期間的心得。
上次講完動機發想的部分 - 關於「為甚麼去交換?」那麼在我們列出動機之後,就可以著手比較今天達成動機(或說目的)所帶來的收穫,是否值得我們付出交換的成本,最後由此決定是否去交換;在這過程當中,有些部分也會影響交出去資料的內容,所以我會一併提到~
首先,想衡量交換付出的成本值不值得,可以先試著把成本列出;潛在的成本因人而異,但基本上不外乎錢和時間,時間成本可能像畢業學分夠不夠、會不會延畢、有沒有時間找工作等問題。簡單一點來說,當我們把交換的成本列出來後,就可以想想動機帶來的收穫,是不是值得我們付出這些成本?但由於每個人對於成本跟收穫的權重都不一樣,文章裡面我只能以我自己的經驗為例。
「咦?我以為會有手把手教學告訴我怎麼判斷要不要去交換耶?」
都說是”簡單一點來說”了,當然看起來很簡略囉!我個人希望的是這兩篇文章能做到幫忙拆解一個大問題,讓這個看起來超複雜的問題更有機可循,除此之外也能順便提供我的經驗和想法,但決定權還是在各位手上呢!事實上,無論是動機還是成本都是不易量化的東西,自然牽涉主觀判斷,也因此才導致這個問題很複雜,而我相信多數會對這個問題感到困擾的人,應該也是卡在不知道交換到底值不值得,畢竟動機不是太難想出來,真正難的是替他開個價。
以我自己的經驗而言,幫動機想好具體細節會有點幫助,盡量不要停留在模糊的概念,就像上一篇有提到把動機挖掘更深一點。更重要的是,如果確定要去交換的話,這些具體的例子也可以寫在讀書計畫裡的短中長期規劃中!舉例來說,因為我的動機主要有三個面向:研究所、課程上的學習、新環境的刺激(包括交友等),我就可以詳細講我想要上甚麼課、當地(甚至是特定學校)的課程有甚麼特色、預計參加甚麼社團或活動。以康大的特點來說,商學院跟國際關係都算該校的重點專業,而且有很多避險基金的總部設在康州;然後在康乃狄克校內跟學生接觸的機會滿大的(主要跟地理位置有關,他們就是個大學城。),像住宿、伙食、球賽活動等,加上看過去學長姐的心得,還有去海外教育展跟康大的人聊聊天後,感覺他們對交換學生還滿友善的,不只是有滿多辦給交換生的活動,如果在交換有什麼問題看起來都處理的還滿有效率的。(當然還有個重點,就是他在東岸東岸東岸!!!)
這邊想補充一點,就是雖然資料寫是這樣寫,其實還是要有心理準備去那邊不會甚麼事都一帆風順,不過如果在出國前能把該準備的部分盡量做足,總是比甚麼都沒做來的好。(像我知道康大的籃球很興盛,但我也不是覺得去那邊一定就有話題可以跟他們聊,所以最近開始看NBA 了XD) 另外,有些人會提到練習語言的部分,我個人覺得在讀書計畫裡面,與其說去當地練習語言,不如說學native speaker的表達方式或是不同文化下的口語差異(如英式/美式),因為一來是每個人都這樣寫真的沒什麼特別的,二來是練習語言應該是在國內就該練好了吧?去那邊只是更熟悉特定情境下該用甚麼方式表達,而不是上語言學校。像我就認清我的英文口說不是特別好,所以有在資料裡提到我有報外語中心的口說課,那實際上我自己是滿務實在面對這個問題的,因為我覺得老美不是怎麼有耐心跟包容心的一群人,所以有想辦法加強自己的口語、更接地氣一點。
But 我知道即便把動機的細節想清楚,往往因為不好量化動機跟成本,兩者的權衡其實很難得出一個定論;可能前一天還決定要去,隔一天又覺得機會成本太高。但是這也不代表不需要想這些問題,我的看法是至少讓自己在提到交換的時候是有些畫面的,只要你認為想像的畫面中所做的事情,帶來的潛在收穫感覺還不錯,同時家裡也沒什麼經濟負擔,那就放心去交換吧!
我記得之前有位學姊來分享在美國求學、工作的經驗,學姊有提到當時去美國交換的時候,湯明哲教授給她的建議是
”Just go. Go see the world!”
我其實滿認同這句話的,因為很多東西我們沒有做之前都是未知,我們大可因為很難衡量出利弊,最後就索性放棄這個看起來沒有什麼好處的交換,但也有可能在我們實際做了之後,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像以我的角度來看學姊的經驗的話,我覺得如果當初學姊沒有到美國交換,大概就不會有接著一連串的歷程,也不會現在人待在美國的科技業工作。
加上,現在這個歲數的我們,時間成本非常低,很多事不做的話,以後就不一定會實現了,與其苦惱找實習、找工作,不如把眼光放遠一點,想想自己要過什麼樣的生活以及不去做這件事情的話將來會不會後悔。(不知道會不會被Blink上分享求職、找實習的大神們打xddd)
我在考量交換成本的時候,最開始考量的只有這點:延畢。如果我大四去交換,勢必要延畢,所以我就想交換帶來的收穫值不值得我把所有事情擱著一年?最後我覺得,延畢實在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有些人會不想待學校太久,而我個人不厭惡待在學校這件事,反而交換的時候就不是待在台大,對我而言不算壞事,加上也正如同我前面說的,我現在需要充電一下。另外有些人會擔心找工作的問題,這邊我想從兩個層面講。一是因為我是延畢一年,不是回來直接畢業,找工作不會受到直接影響。二是,我的觀念是人生不會因為你沒有在大四這年找工作就byebye了,但你的人生卻有可能因為交換有了新的啟發,而這也是我自己最近在學習的東西,也就是放輕鬆面對生活中的選擇,人生不會因為遇到某個問題就完蛋的啦!
後來我又多了一個考量,就是錢的問題,因為我自己算了康大給的花費預估,發現一年下來光是必要開銷就要50萬以上,因此滿猶豫要不要把錢花在研究所上。所以在放榜之後,我先去找有沒有獎學金之類的可以申請,幸好有希望出航的獎學金,幫我省一半的錢才解決這個問題。這邊我想另外講一下,雖然GPA決定了滿大部分的徵選成績,但是還是可以拼把資料寫好一點,一來選自己想要的學校,二來排名高一點會有獎學金,壓力會小很多,不失為一個好好準備資料的誘因。
以上是我個人在衡量交換利弊的時候有考量的因素,最後我覺得這兩點都不是什麼大問題,而且潛在收穫夠大,所以就決定去交換了!
© 摩佩科技。專屬學生的行動幫手
8 則回應
2020-01-23 14:46 #1
很棒的分享
0
匿名
2020-01-23 16:39 #2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20-01-24 23:50 #3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20-02-07 11:35 #4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20-02-09 23:18 #5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20-03-06 00:21 #6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20-04-13 01:44 #7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20-04-20 23:38 #8
鼓勵了作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