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鳳小梨 / 圖:取自Unsplash)
原本想說一篇就可以Re完,
但不知不覺第一篇就打了很長,
由於篇幅的關係,以此篇接續討論。
上一篇:RE: #過氣實驗室 演的要死要活,就應該給高報酬?
是說謝承均演得也有夠爛
他每一齣八點檔都演同樣的角色
一直接著演不停已經很好了,否則誰叫他啊!
李燕也是,幾百部都是好人、好媳婦樣,演技看不膩嗎?
台語劇裡面有多少人在混吃等死,靠一樣的演技,演一樣的劇
也只有台灣有辦法容忍這些人
演的要死要活,就應該給高報酬?
台語劇那種演技根本不能看,憑什麼給高報酬?
原文當中的一些因果關係,我一度是看不明白的,
也思考了很久該如何精準傳達許多認知上的落差。
我重複看了許多次,參透了很重要的一個概念:
原文把「演技的好壞」與「角色的重複性」混為一談,
但這很明顯的,其實是兩回事。
我不談他們演技到底如何,
因為這很主觀,也不是重點。
根據原文的敘述,
謝承均也好,李燕也好,
以「演同樣的角色」為理由,
評論「演技很爛」或是「演技很膩」是完全不合理的。
我想了很久,稍微能同理原文可能是認為:
「這些演員只會演同樣的角色,不會演別種角色,所以演技很爛。」
然而,真實的狀況是:
「編劇先創造了角色,演員才用演技去詮釋。」
如果這句要說明的話,
我只能說:演員也是照著劇本演的啊!
再深入一點闡述,
演員是「用演技將角色表達出來的人」
用演技成就角色的深度、厚度、力道,
因此,若要評論一個演員演技的好壞,
是在「一定的角色框架下」評估演員詮釋的程度,
而非「因為都看到同樣的角色,所以演得很爛。」
你都看到同樣的角色,根本是編劇的課題,不是演員的。
用真正的職場環境來比喻好了
難道做的要死要活,不知改進,隨便的心態做事
就應該給他領高薪嗎?
之前看過有人說,曾莞婷、陳珮騏、韓瑜這些去到對岸
依照演技跟顏值,可以打趴一堆中國人,不知道那些人是平常沒在看中國劇還是...
去看看甄嬛傳、如懿傳,裡面一堆戲精,這不是台灣台語劇演員可以比的
年薪1200萬到底可不可憐,第一篇中有詳述便不多提。
以演技爛為前提,所延伸的描述,上面也有所解釋,也不多提。
講那些話,可憐台灣藝人的那些人
可能不知道安以軒、霍建華、謝承均、曾莞婷
差不多同時期的人物吧!
謝承均、曾莞婷是他們自己想要選擇留在台灣當老大
他們都是以前麻辣鮮師的,裡面出了多少大咖級的人物
也出了多少沒用的廢物
演藝圈也是個職場,
實際上任何一個行業,
都很可能「不是做十幾年就能夠成為大咖的」。
即便當年大家都參與過同一部作品,
但是,每個人發展的機運本來就不同,
並不是發展得比較不好的人就是廢物。
好比原先幾十個人都在同一間公司,
過了十幾年大家各奔東西去了不同的公司,
但到了現在當上總經理、董事長(大咖)的人,
也只會是當中的少數人,難道要說其他不是總經理的人都是廢物嗎?
另外,我真的很好奇,
是從什麼角度切入能推測出:
「他們自己選擇留在台灣當老大的呢?」
實際上,去對岸演戲,根本不是你想去就可以去的。
查一下可以發現,謝承均也拍過好幾部對岸的作品,
如果可以像霍建華一樣幾個月進帳幾億,他會不想嗎?
那他怎麼就回來了呢?留給大家自己想像。
台灣藝人好像不管誰都可以當
但中國演員每個幾乎都是從什麼戲劇學校出來的
經過專業訓練的演員演技果然很不一樣
這段探討到兩岸演藝人員培養的問題,
的確,兩岸科班生的比例確實很懸殊。
究竟為什麼陸劇的演員都可以是本科出身,因此更加保障了演員的演技?
若要簡而言之,就是資金足夠且市場龐大,
所以整個產業養得起高價的演員,
高薪因而促使了職業高度的專業化,
逼的他們至少都得有科班資格才可能有戲拍,
就像當醫生要念醫學系,當律師要念法律系的道理一樣。
所以,實際上是「環境造就了演員的篩選條件」,
演藝環境決定從業人員的門檻,
而從業人員再影響作品的表現。
我當然也不難理解,
觀眾在討論戲劇品質的時候,
由於最直接能感受的就是演員本身,
因此,直觀的將戲劇品質不好的罪名,全全加在了演員身上,
但戲劇製作背後的複雜程度,絕對超乎一般人的想像,
成果的好與壞,絕非是演員本身的單一因素所能成就。
在台灣演藝圈,露一下、睡一下,不管你有沒有才藝或強項,都可以進演藝圈
然後這些自以為是的人再去騙其他人,長得不怎樣都可以讓人中計
還可以讓資優生吃鱉、墮落
為什麼中國劇很重演技?因為太容易被酸民嘴了
靠臉一時,靠實力才能長遠,看看現在中國資深的演員還在一線的哪個沒演技
相反台灣,動不動就說嫩妹、鮮肉,很少在看演技
唯一看演技的只有在頒獎的時候,才會說誰演技出眾==
韓國也是啊,演員很多都是本科出身,底子超好
真心覺得台劇,普遍演技挺差的,看到一半都會出神
依照上文分析,
台劇跟陸劇品質的落差,
是環境所造就,主要並不是演員本身的問題,
(當然更加不是會不會被酸民嘴的問題。)
因為大家以為光鮮亮麗的演員,也只有被選擇的份,
也因為這份光鮮亮麗,在觀眾看來演員絕對的承擔了作品的成敗。
然而,只要稍微研究一下金馬、奧斯卡金像獎的頒發獎項就會發現,
一部戲劇所含的元素,除了大家最關心的男女主角、男女配角之外,
導演、攝影、美術、服裝造型、剪輯、音效、特效、動作設計也通通都是專業,
每一個環節都會影響作品的呈現。
套一句經典電影台詞:戲劇,不是一個人就可以演的。
另外,原文對片酬給予的認知也有待商榷。
霍建華能有這麼高的片酬,
不是因為他本人多苦心鑽研戲劇,
然後製作單位被他的努力所感動,
進而獲得了天價片酬,
而是整個環境,就是給的起他這個價碼。
同樣的,
謝承均、李燕只能年薪1200萬,
也不是因為他們多麼不知長進、混吃等死,
而是整個環境,就只能給他這個價碼。
再強調一次,演員只有被選擇的份。
然後這些自以為是的人再去騙其他人,長得不怎樣都可以讓人中計
還可以讓資優生吃鱉、墮落
最後,這段話的邏輯真的讓我匪夷所思了很久。
似乎在誇他們讓人墮落的功力很高強?
還是怪罪他們讓資優生墮落有多邪惡?
問題一:
為什麼是怪他人讓你所謂的「資優生」墮落,
而不是怪「資優生」不夠資優?
問題二:
是如何定義他們是「資優生」的?
也許他們根本不是資優生,所以他們墮落很正常,
跟那些自以為是的人一點關係都沒有。
按照版上的那幾篇文,
是以「學歷」來定義「資優生」,
但這顯然有很嚴重的偏見,
頂大就沒有人吸毒?
頂大就沒有人亂搞男女關係?
會考試只是一種能力,「會考試」不代表「不會做壞事」。
所以,跟頂不頂大的根本沒有關係。
會墮落的人就是會墮落,怪不得別人帶壞。
只能說,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我可以理解這系列文章的內容,
和眾人對演藝圈的認知可能是大相逕庭,
所以,我盡力由貼近大眾的認知來推導,
有任何觀點都歡迎討論與分享。
喜歡的話記得💖愛心、🙏收藏、➤分享!!
追蹤我掌握最新貼文:鳳小梨 @small_pineapple
更多關於演藝圈的文章:
© 摩佩科技。專屬學生的行動幫手
1 則回應
匿名
2019-12-15 13:03 #1
鼓勵了作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