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鳳小梨 / 圖:取自Unsplash)
開始閱讀之前,請先花一分鐘思考以下兩個問題:
將時間的使用分為兩種:
二、消費或投資,有時一體兩面,端看你的動機
看影片,有人當作消遣,有人想學剪輯的節奏、橋段安排。
打傳說,有人當作娛樂,有人想學技術朝職業選手邁進。
看似相同的事情,人人都能懷抱不同的目的去做。
人各有志,所以重點在於:「你必須清楚了解所做的每件事對你來說的意義」。三、一天二十四小時,你花了多少時間投資自己?
將事務分成四種類別(我知道你可能把念書分在第一類):
投資自己多半為第二類事務,你仔細一想會發現,你整天都在第一、三、四類事務
中徘徊,於是日復一日,你還是你,沒有進步,你甚至毫無自覺。
早上沒課就睡到中午,晚上沒事也要熬到三點才睡;
有空堂就去圖書館睡覺,跟朋友聚在一起滑手機;
明明進教室上課,卻都在滑手機,根本沒學到東西;
明明不想去的聚會,因為朋友們都要去就跟著去;
滑動態,反覆看著一些自己根本沒興趣了解的資訊;
聊 LINE,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無關緊要的話題;
討論系上八卦、明星、追劇、玩遊戲、打牌...等。五、你的注意力在哪裡,成就就在哪裡。
嘗試記錄自己的時間利用,你會發現,很多事情,你做了並不覺得特別快樂,也不
覺得有意義,更無法得知學到了些什麼,但你依然不自覺的花了大量的時間在這些 事情上。問題的根本在於「你依靠習慣在生活,從沒問過自己為什麼要做這件事。」
想想你把省下來的時間投資:閱讀、反思、寫作、解決問題、培養專業、吸收真正
有益處的資訊,能為自己的人生創造多少價值?六、將資訊轉變成行動,才能實質上對生活產生推力。
你恍然大悟自己浪費了許多時間,但卻不知道從何開始改變?
你當然可以花時間看完這篇文後,然後假裝沒事,繼續過自己的生活,或者:
以小時為單位,記錄自己一週的時間利用,並且開始嘗試檢討、優化。七、跳脫舒適圈或成為影響他人的力量
上大學一陣子後,生活圈漸漸固定,你已經習慣跟室友們一起三點睡、十一
點起床,聚在一起時,也僅僅只是聚在一起,沒有幫助彼此成長的交流模式,久
而久之,你們安於一群人消費彼此的青春,再也沒有誰會想到跳脫這個舒適圈。或許當你大三猛然回頭時,發現一切不太對勁,試圖做出一點改變,開始想
學習、想找人進行有意義的對談,然而,你的身邊不存在可以幫助你提升的朋
友,但是,你可以當幫助你朋友提升的人,就從帶著他們擺脫瞎忙開始。
© 摩佩科技。專屬學生的行動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