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少年性教育」議題為核心,今年夏天,我與Sexter團隊一同啟程--探究台灣的現況問題,擬定初步行動提案,前往北歐相關組織參訪,帶回啟發與收穫。旅程中的吉光片羽,包含挪威Kristiansand市政府交流、瑞典與性工作者對談、參訪婦女保護組織、以及與駐瑞典大使對話等,每個在地球另一端的緣分交會、觀念交流,都令人印象深刻。回到台灣,我期盼透過個人的分享,以及與團隊投入「性好有你」方案,把感動化為行動,進而在性教育創新領域,創造自己的影響力!
懷抱著對「青少年性教育」議題深入參與的熱誠,我期許自己透過北歐國家參訪,達到以下目標:首先,瞭解此領域的各個角色(學校、社福機構、倡議團體、政府等)之間如何互動、合作、影響,在各國脈絡之下有何差異。第二,針對性別議題,學習國際標竿的創新推動方式,並理解行動方案可能的挑戰與解方。第三,藉由分享台灣的性教育及相關議題推動概況,達到跨國的經驗分享,甚至有機會引介組織間的國際合作。最重要的,透過與國際組織對談,徵求Sexter行動方案的改善建議,進而能在回國後集結收獲,找到切入點,轉成實際作為,帶來正向影響力!
20年前,這是個宗教信仰濃重、傳統家庭價值保守的南方城鎮;20年後的今天,與非裔同志結婚的文化處長等市府推動團隊,與我們分享城市氛圍的正向改變…
新任市長企圖走出保守框架,推動多元包容;中央政府推出統一法令,整合各種反歧視議題(身心障礙、種族民族、性別、性傾向);透過公部門推動,跨部門跨界與NGO多方合作,更能有力貫徹實施,帶來改變!
市府的重要角色,是促進不同立場的對話;例如讓移民NGO與本地NGO對話,讓跨性別者現身說法,舉辦公開辯論等等。人與人面對面的交流,才有機會打破偏見,真正理解包容。
現在的Kristiansand城市中:
在挪威的制度下:
領導En by for Alle專案的Toril說:「幸好,先有福利國家政策,後來才發現石油」,讓繁榮不只限於經濟利益,更有助推進社會福祉。在挪威南端,十萬人口的城市,我們何等榮幸,受到市政府的熱情接待;從公務人員、青少年機構、藝術展演等角度認識此地的轉變。
參訪最終,我們來到當代藝術博物館,欣賞斯洛伐克現代舞者展演:Kiss。幾乎全程吻著的兩位男舞者,肢體互動展現關係的親密、爭執、激情、分離、重聚,實在動人!
羨慕,佩服此地,和讓此地更包容的人們。期待有朝一日可以再次來訪,也期待有一天台灣也能成為這般日益友善包容的地方!
「當你想到「海」,何種景象直覺地浮現腦海?」是大浪、小浪?你從遠方看著、在岸邊走著、還是在海中游著?
瑞典咖啡廳的早晨,我們玩起繪畫、自由聯想等趣味遊戲,以不同以往組織參訪的交流方式,與瑞典性工作者Mathias對話。
一個個心理測驗,試探你我對親密關係的想像。重點不在於結果是否準確,而是反思,自己真正抱持的想法為何?為什麼?進而更瞭解自己,並在跟他人分享交流中,察覺理解彼此的差異!
令人印象深刻的,不只是對性的開放、多元觀念,促進性工作者權益的社群(Fuckdörbundet)組織方向,更是他散發的熱情與能量;就算各界反對,仍勇於嘗試,期望未來會更好的行動與追尋的旅程。
與其封閉在自身社群中,Mathias認為對外溝通,突破同溫層是重要的!他常與教會牧師分享自己的故事與困境。他說,牧師不會怪罪他這個人,但不希望他們繼續從事這份工作;他則認為,性其實是與生俱來神聖的一部分。
性教育的重點,除了性的身體知識、疾病預防之外,而是關於全面瞭解自己的價值觀,深入思考自己對親密關係的期待 一 呼應「全人性教育」的觀念!
瑞典的性工作者當中,約有1/3是自主選擇從事的,1/3來自人口販賣,因毒癮投入的也不在少數。Mathias也提到,身為瑞典本地白人男性的自己,其實是相較之下有特權的(privileged)同樣是性工作者,更多的女性、移民等等,面對更多艱鉅挑戰。
或許瑞典在性別平權方面居於領先,主流價值仍可能忽略少數族群;甚至因為目前的國際名聲,更缺乏動機加以協助這些特定族群。
當天午後,有幸拜訪協助受暴婦女組織Roks的另一個秘密基地:瑞典首個少女庇護據點Stockholms Tjejjour,在這裡,不只志工透過線上聊天,協助疑惑或困境中的少女,更有讀書會、支持團體、訓練課程,凝聚女力!
如何在各種社交情境中保護自己?敏感察覺關係中的「無視、嘲弄、隱匿資訊、否定、怪罪、暴力威脅、物化、分化」跡象,主動提出異議採取行動,別等到習慣成自然,甚至困在危險關係的循環中難以脫身。
相較東方傳統注重家庭關係、集體價值觀,歐美文化給每個人更多自主選擇空間,但相對的,青少年很早就須學習獨立生活(18歲一定搬離家中);壓力或許不來自家庭,反而是自我認同 — 害怕自己太平凡,必須成為什麼樣的人(somebody)。
何其幸運、難能可貴的機緣,讓我們團隊在參訪行程中,得以與駐瑞典大使交流。大使綜合多年的觀察,以台灣角度出發,點出許多北歐國家文化背景、生活方式、價值觀中值得借鏡之處--獨立自主、尊重個體、互相體諒、及早規劃、當責承諾、溝通合作等特質,形塑著福利國家的高公民素質,也與完善健全的教育(甚至「長襪子皮皮」等童話故事)密不可分。
無論是性教育,或是各種公眾社會議題,當制度架構能促進對話、當討論能自然發生、當人們能建立足夠的認知,反而不會病態地好奇,甚至作出踰矩行為--呼應北歐社會的實證研究,當青少年更早、更完整地接觸性教育,青少年發生性關係的年齡,是往後延遲的!
關於性、感情、甚至死亡等敏感話題,在台灣的我們往往避而不談,彷彿覺得「不主動提起,事情就不會發生,問題就不存在」,然而與其避諱,或許不如敞開心胸,理性地去理解、討論;在客觀瞭解,深入思量後,面對自己或他人,或許心態反而更坦然,所做的人生抉擇也將更加成熟。
在性教育、性別平權議題上,台灣、挪威、瑞典、世界各國,處於不同階段進程,也面臨不同挑戰。很感謝藉著這次參訪機會,多元接觸各種利害關係人,試圖理解各自角色、彼此的連動關係、各種行動的可能影響。推進未來的路,還有很長一段要走,期許我們能集結力量,從「性好有你」的行動方案開始,一點一滴帶來改變!
自北歐參訪返台後,我期許自己能將此行的所見所感,透過行動分享,進而啟發更多人們,甚至讓年輕的心靈,少一些迷惘。由自身出發,我可以向身旁親朋好友主動分享這次海外參訪心得,讓令人害羞而避諱的「性知識」話題,得以被健康開放地討論。此外,我也將透過Instagram、Facebook等社群媒體、Wordpress部落格、Blink討論區等線上平台的圖文發表,進一步分享旅程中與組織交流而得的新衝擊、學到的新觀念。
與Sexter團隊齊心協力,我們更將挪威、瑞典組織的參訪心得,以「系統思考圖」架構彙整成筆記,整合此領域中各角色的互動模式、創新案例作法,並進一步製作成簡報,藉著行動方案推廣及爭取合作的機會,分享給台灣青少年性教育之相關組織(如:性教育學會、勵馨基金會等)。此外,反思對照,深入台灣現況後,找到正向改變的切入點,透過翻譯及引進國外教材、互動遊戲,整合至行動方案的策劃執行,以「性好有你」聊天機器人等趣味媒介,提供青少年釐清身心發展疑惑、取得正確知識的整合管道。期望從小而確切的行動開始,促成實際結果與改變,漾(Young)起正向影響力的漣漪!
【性好有你 Sexter】
https://www.facebook.com/SexterTaiwan/
團隊由台政大五位青年組成,致力透過「完整性教育內容」+「建立性教育解惑渠道」+「跨世代開口談性」=打造「台灣性教育新解方」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 【Young飛全球行動計畫】
https://www.facebook.com/youngflyaction/
由18-30歲青年組隊,針對議題提出海外參訪及返國行動推動專案,由教育部審核計畫,甄選通過者可獲得食宿補助,前往國外參訪相關組織!
相關資源與計畫消息歡迎關注 【iYouth青年國際圓夢平臺】
網址 https://iyouth.youthhub.tw/
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iyouth.taiwan
延伸閱讀:
© blink.com.tw
3 則回應
匿名
2019-10-18 11:51 #1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19-10-18 20:40 #2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20-02-10 13:49 #3
鼓勵了作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