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物流」走向未來,當跨領域團隊結合,可以迸出怎樣的創新火花?
在創新設計學院(D School)為期兩天的「參與式設計X視覺化溝通工作坊」中,我們由使用者的經驗出發,思考目前物流的問題與挑戰、想像結合未來科技的發展藍圖;發想各種使用情境,依循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架構,從發散到收斂,進而設計「一坪大小的單元空間」,以創新物流滿足使用者的需求。
首先,透過「頭條新聞海報」練習,初識的組員們天馬行空地想像物流領域未來可能的大突破。其次,「Bootlegging」便利貼組合,更進一步腦力激盪,讓全班集思廣益,提出各種「使用者」、「空間」、「活動」、「技術」的點子,(再以Empathize方法)串聯組合為產品/服務的使用情境,將兩兩「功能」集結成單元空間的設計概念。發想過程不只激發靈感,更充滿趣味;歡笑討論中,也讓團隊更凝聚默契及向心力!
接著的圖文轉換練習,不只運用想像力,也訓練著文字表達、客觀敘述能力。進而用「空間情節劇本」定義(Define)功能要素需求,以「圖卡組合遊戲」讓故事脈絡更完整,並(Ideate)建構空間及應具備的硬軟體設備。
來到「原型實作(Prototype)」的重頭戲,更激發跨領域團隊的通力合作。例如本組「六噠六噠」共同討論定案後,再發揮各自專長,將創新空間概念製作為實體模型。我們提出的「Fly Go 傳情」可滿足兩大需求:第一,讓小資男女以卡片、影音等方式,包裝交寄禮物時增添個人化元素,讓對方不只是「收到包裹」,更能接收到「真心誠意」。第二,透過隱藏功能的販賣機,讓中學生、情侶等人購買令人尷尬的物品時,能在不被旁人、家人發現的情況下取貨付款。
最後,透過互評、發表、問答回饋,類似驗證(Test)過程,給予我們可貴的修正方向。感謝老師們指出,創新概念不應只是技術的組合應用,更該強調空間「傳遞的價值」。也感謝物流業者業師,不僅不批評,更讓我們一窺實際應用的可能,並分享備受討論的未來趨勢(例如:部分物流業務可能被3D列印取代),增進我們對產業的認識。
我向來相信,在課程或專案中參與投入(Commitment)越多,收穫也必定更多更紮實。工作坊形式的課程,每傳授一門「思考方法」就能立即「實作」,讓人加深印象並了解應用情境及挑戰,學習效果較傳統課程提升許多。跨領域團隊合作,也創造向彼此學習的機會;讓我發揮組織想法,口語表達的能力,也觀摩夥伴引導討論、總結想法、模型實作等專長。
本次工作坊的設計,啟發學員以「流暢力」無框架限制地發想;跨領域團隊中,培養換位思考的「變通力」;鼓勵創意的氛圍,激發每人的「獨創力」;透過設計思考一步步修正提案,累積「精進力」;業師回饋及小組互評,提升「有用性」──五大要素的培養,讓人提升自我「創造力」;我將帶著所學的方法與收穫,應用於未來生涯中!
【108-1選課捷徑🔗大補帖】
-------- 以下0824(截止---------
設計思考入門 ⏩ http://bit.ly/2LagANB
設計思考教練人才培育課程 ⏩ http://bit.ly/2NRccpc
設計未來 ⏩ https://reurl.cc/GY37x
-------- 以下08/25截止---------
互動設計人因基礎 ⏩ http://bit.ly/2NLpW4x
回憶、敘事與設計 ⏩ http://bit.ly/2JvZojT
遊戲人生:遊戲的閱讀與再設計 ⏩ http://bit.ly/2S8gdny
設計你的人生 ⏩ http://bit.ly/2QWJSzk
-------- 以下9月截止---------
全球創新的原理與實踐 ⏩ http://bit.ly/2NRsG0a
👉9/2 (一) 12:00截止
設計如何說故事 ⏩ http://bit.ly/2Jt3LvQ
👉👉9/5(四) 22:00截止
延伸閱讀:
© blink.com.tw
3 則回應
匿名
2019-08-29 23:04 #1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19-08-29 23:13 #2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19-08-29 23:13 #3
很喜歡你的各種分享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