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推薦:最後的考場。中國青年報
在中國,高考的競爭非常激烈,在以前一胎化政策下,家長更願意投注時間與金錢在小孩身上,而也因此興起一種特殊的陪讀文化,為了照顧離鄉讀書的孩子,家長在學校附近租屋,以便為孩子煮飯洗衣,以及陪伴他們。
在這篇文章中,講述了為了照顧正在準備大考的孫兒,一群老人不辭辛勞、離鄉背井地前來陪讀。這些老人們有著相似的背景,他們來自偏遠的農村,孩子的父母在大城市裡工作養家活口,為了照顧離鄉上學的孫兒,這群老人便代替了父母的角色,道別偏遠的農村,搬到了有“亞洲最大高考工廠”之稱,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廠中學,在學校旁租下狹小的房子,開始了他們的陪讀生涯。
陪讀的過程是漫長且艱辛的戰役,文中有老人“一陪讀就是20年,前後送走了8個孫輩”,他們的日常生活隨著學校的鐘聲起落,替孩子洗衣做飯成了每天的主要工作,對比農村辛苦的務農,陪讀生活確實輕鬆了許多,但仍無法排解他們心中離鄉的憂愁。
這群老人逐漸聚集,閒暇時聚在一起談天說地是他們排解無聊的方式,從老家往事到孫兒的成績,話題天南地北總不盡。他們不識字,適合的工作本來就少,再加上年邁的身體,純勞力的工作也不堪負荷。他們形成一個特殊的群體,隨著周遭城鎮的發展,老人們與外面的社會總有些隔閡。
文章中的老人是這麼說的:“店都是開給城裡的陪讀家長的”,有個老人想買件馬甲,但是在繁華的城鎮中,卻怎樣麼都找不到合適的衣服。
年輕時辛勞工作所帶來的老毛病,在漫長的陪讀生涯中逐漸惡化,逐漸彎下的軀體,揉洗衣服卻逐漸無力地雙手,都是他們年歲的見證,但他們仍然不辭辛勞,“我見不得子女辛苦”老人說。
送走了最後一個讀書的孫子,他們就能回老家。這是每個一個老人的盼望,也是他們陪讀生涯中的最後目標,每年的高考是沒有盡頭的,而這群老人走了一批,明年就會再來新的一批。
“這不是盡頭,而是不斷的輪迴”文章中如此說道。
看完這篇文章,筆者不禁回想,當時在準備學測時,那背後默默支持的那幾雙手。每到大考期間,便是全國考生決定將來大學四年何去何從的關鍵點,進入考場,彷彿開啟一場戰役般,令人戰戰兢兢。
每當大考後成績出爐,便是全國新聞追逐的焦點,滿級分的學生受到鎂光燈的注目,分享著自己的備考心得,以及未來宏大的生涯規劃。等到上榜學校公布後,又是某某學校出了幾個頂大,哪間學校開出了漂亮的榜單的無限循環。
但是在這些光鮮亮麗的背後,我們卻時常忽略背後那一直支撐著我們的功臣,也就是我們的家人。在徹夜備考時,父母怕孩子肚子餓,不時拿著水果點心進來,在短暫的鼓勵後退出房門,有的家長不禁露出擔憂的眼神,“熬壞了身體怎麼辦”他們擔心著。
每年的學測期間,學生進入考場時,便可以看到外面一群等待的家長,他們心急如焚,甚至比考場中的學生還要緊張。有的家長來回踱步,望著考場內奮筆疾書的孩子,露出緊張的神色;有的家長望向密集的考程,擔心著孩子的身體。
當最後一個結束鐘聲響起,不僅是孩子們結束漫長的備考過程,也是家人們鬆一口氣的時候,代表著他們終於結束了陪考。
孩子陸續走出考場,臉上神色都是解脫後的笑容,而在外等待的,是長久以來陪伴著他們,默默付出的家長們。
※本文中部份引用自「最後的考場」一文,如有侵權煩請告知,筆者立即刪除。
圖片素材取自:http://www.freepik.com">Designed by rawpixel.com / Freepik
--------------------------------------------------------
北京人大交換系列、觀點放送、書籍閱讀分享等
請點擊:【不知所云】作品總整理
© 摩佩科技。專屬學生的行動幫手
3 則回應
匿名
2019-04-21 #1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19-04-21 #2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19-04-26 #3
鼓勵了作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