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想,一家公司生產產品、提供服務的目的為何?當然是吸引消費者,並銷售自家的商品與服務,對於公司而言,產品包裝得如何精美,提供再好的服務,但是消費者卻不知道,都只是白費工夫。
吸引消費者上門購買的前提在於,將自身產品送到消費者的眼前,不僅如此,還要讓消費者有印象,才能刺激其上門消費。
同理如果將政治人物的理念視為商品,而你手中的選票當作鈔票,那麼如何將政治人物的理念與形象送到選民的眼前,就會是其考量的地方。
政治人物使用網路等新媒體進行宣傳,從議題中我們可以發現其目標受眾的群體:年輕人,從年輕族群的訊息接收管道而言,網路佔了其中很大的一部份,因此政治人物為了吸引年輕選民的選票,其宣傳策略就會開始轉向網路。
當然,在中高年齡層族群也開始大量使用網路的情況下,如何透過精準行銷的方式準確命中目標受眾,就各憑本事了。
在筆者的觀察中,IG與Youtube等年輕人較常使用的平台,對於年輕人會有較佳的宣傳效果,至於臉書,在長輩大舉進攻的情形下,筆者身旁已經有不少朋友開始減少臉書的使用。
當你想到擅長使用新媒體的政治人物時,一定會想到柯文哲,從知名網路節目的《一日幕僚》到與蔡阿嘎的合作影片,均得到了龐大的流量觀看。
儘管這些影片對於政治沒有很直接的宣傳,但是卻可以潛移默化地形塑政治人物的形象,透過較為軟性的宣傳方式,降低資訊吸收的門檻,亦能夠提高人們點閱的意願。
舉例而言,台北市政府的一紙政令宣傳,與柯文哲跟網紅的互動宣傳影片相比,哪個人們更願意觀看?答案很明顯。
除了拍影片上傳,政治人物也開始了與各網紅合作的習慣,從吸引流量的角度來看,各大知名的網紅本身已經自帶相當龐大的閱聽群眾,對於政治人物可以達到快速吸引流量的目的,除此之外,網紅本身所帶有的形象,也能替政治人物本身帶來好的影響。
但是政治開始找網紅進行宣傳的風潮,能夠持續多久,亦或者是能擴大的如何的程度,筆者認為還是有其極限。
政治人物選擇網紅,其背後原因不外乎在於透過網紅的自身的流量與影響力,提升宣傳的效果,但是對於網紅本身而言,亦必須考量到自身的品牌形象問題。
如果在合作的過程中產生支持某一黨派的形象,對於網紅自身可能會有負面的影響,在與政治人物的合作過程中,也必須符合該網紅所設定的形象,例如啾啾鞋宣傳世大運的影片,也是透過其知識型網紅的形象,以介紹世大運泳池的方式,才能達到最佳的宣傳效果。
假如使用了與該網紅形象不符的方式進行宣傳,不僅在宣傳效果上大打折扣,更加連帶的是影響網紅的形象,而這也是網紅在與政治人物合作時,更為考慮的點。
總結而言,政治人物在如何透過網紅擴大其宣傳,但最終政治人物的核心理念,以及其政績,才是選民所檢驗的關鍵。正如同一家公司在如何宣傳其自身的產品,其核心還是必須回歸於產品本身的品質。
舉例而言,以較年長者為主要支持者結構的國民黨,難道透過拍個網紅影片,便能夠得到年輕人的支持嗎?筆者認為沒那麼簡單,甚至過於刻意做作的方式,反而會達到反效果。
因此政治人物自身的理念是否為選民所接受,才是核心的問題。
--------------------------------------------------------
北京人大交換系列、觀點放送、書籍閱讀分享等
請點擊:【不知所云】作品總整理
© 摩佩科技。專屬學生的行動幫手
2 則回應
匿名
2019-04-17 01:24 #1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19-04-23 15:50 #2
鼓勵了作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