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到一篇文章寫述大學生最該做的事情:
住外校,想家的就回去看看吧,別猶豫或是出去交際了
或許有些人家庭狀況不盡人意,或許有些人家庭不是那麼溫暖
但想表達的就是,趁你珍惜的人還在時對他好
家人也好、伴侶也好、朋友也好、對你重要但不是你的誰也好(??
看完蘋果大師的文章,突然想起我爸媽還在的時候常常會跟我說的話
『你長大了,我們老了。』
很多父母認為他至所以有義務教導孩子,是因為他是在孩子出生之前的人
所以必須讓他的後輩學習到前人經驗
我很喜歡羅胖說的定義
好了,感性就到這裡,接下來是對對風格時間:
今天要來說說的是『為什麼我知道父母是為我好,但卻想反抗他們?』
這個就要說到心理學中的 逆反心理,字太多了對不對~簡單來說就是你說東我偏要往西。
在馬克·吐溫的《湯姆·索亞歷險記》中,湯姆被姨媽處罰刷牆,被其他小夥伴看到,湯姆裝作刷牆是一種特權,不讓別人插手,結果成功地使他人不僅替他刷牆,還向他付錢。
逆反心理實際上屬於潛意識的自我防禦機制中的一種抵抗本能,是為了維護自尊,對對方的要求採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態,即使知道她是你最愛的人,但我們往往會出自於本能的反抗,導致情侶冷戰、友情破裂、家人互相吵架等...
市面上有很多書籍讓家長教導孩子、讓孩子親近家長,但有沒又學以致用才是重點,由於台灣是個非常有感情的土地,因此血濃於水,古時候敢跟父母頂嘴等著跪,所以在這希望和平但有代溝的父母孩子雙方可以放下己見(例外地不在此內) 接下來我就大膽地提出幾個意見僅供參考
又是一個聽起來很簡單,實際上很難做到的,如何正确对待孩子青春期的逆反心理 在這裡有解釋了幾點,其中最重要的是雙方都要放下架子,沒人喜歡自己的意見不被接納,自尊心受傷的感覺,這也是雙方會不樂意溝通的雷點之一,在品酒會中,我們都在喝同一瓶威士忌,討論他的風味如何改變,我如果品嘗到的是花果香,另一個品嘗到的是柑橘味,那只能證明兩個人的味覺不同,沒有誰錯誰對,如果要溝通,必定兩人要站在同樣高度上,由上往下叫指令、由下往上叫訴求,讓我們開啟一場討論前先在前頭說,今天是以朋友身分,不是以寶貝兒女身分。
在辯論時會有很多技巧可以讓觀眾,不知道自己聽了甚麼,但又覺得你講的很有道哩,通常人們會爭奪那道德最高點,來展示自己,我之前最敵部過父母的一句話就是『我是為你好,你怎麼都不聽?』
沒錯,下面一句應該是你接下去的,這時可以讓父母把話說完,並讓他冷靜一下(你也是),這時會發現就像是一個月前放進購物車一樣的東西,已經失去了那股衝動的慾望,這時你的腦袋才不會那麼想要及於辯駁。
對於越親密的人往往同理心越少,不管是伴侶、家人、朋友,這時候請把這張圖拿給他看
兩個人可以找一瓶酒開來慢慢地談,最好一個一個約談,你敵不過兩隻嘴吧,還有你可能會哭得很慘(良心建議)
好啦,以上都是我之前使用過的方式,在我看來是對我父母有效,有興趣的可以試試看,當然會有點害羞,熟能生巧,多做幾次後就開放了,僅供參考,我父母跟我有40歲上下的差距,觀念比較保守,每個人的家庭不同,請自行衡量。
我是對對,以上文章有感而發,我們下次見~
© 摩佩科技。專屬學生的行動幫手
4 則回應
2019-01-25 #1
很喜歡看你的分析,有一種溫柔卻帶有理性的感覺。
1
2019-01-25 #2
我也好喜歡靠北系列😂人生不靠杯會悶到難過
1
2019-01-25 #3
以前很喜歡每天來點負能量XD,
算是一種繼承文案人的遺志ㄅ?
1
匿名
2019-01-26 #4
鼓勵了作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