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情境設計,讓論壇影響力更上層樓
除了論壇演講、專家主題對談、永續方案展覽、人脈交流場域外,主辦單位 Global Fashion Agenda 更加上進一步的設計,創造高峰會的更大影響力。
例如我支援的「Speed Dating 極速約會」場域,由GFA事先依據特性需求媒合「既有品牌」與永續時尚「解決方案」新創,安排最有機會合作的雙方會面,期盼連結創造組織雙贏,進而達到社會與環境的共贏!
另外,「Youth Fashion Summit 青年永續時尚高峰會」讓各大洲青年齊聚一堂,由「自然、社會、人力、製造」四大資本,結合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3健康與福祉」、「5性別平權」,交流各國案例後腦力激盪,在時尚高峰會向千名頂尖人士發表「永續時尚需求」提案。不只三天的密集工作坊,而是兩年的長期計劃,明年此時,需求提案將被再次討論,期待帶至下一層次!
除此之外,也有「Pitch Stage 創新提案舞台」、甚至「Dance Deal」邀請嘉賓小秀舞姿,以捐款給相關慈善機構,不只支持公益,更為論壇增添樂趣活力。
缺一不可的永續時尚生態系
永續材料、循環設計、責任生產、傳統工藝、環保包裝、認證系統、品牌提倡、二手流通、回收再製……各個展覽的攤位品牌,都是環節中的關鍵角色。原來歐美等世界各地已經存在這些組織的解方,只是需要這樣的場域,串聯齊聚一堂!
科技開創新奇解方
從丙烷由細菌轉成的纖維、鳳梨皮製成的皮衣、永續林木製成的羊毛般布料、生物可分解亮粉、區塊鏈認證溯源、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的取代……當創新科技遇見永續時尚,未來的無限可能令人大開眼界!
大品牌也必須跟上永續趨勢
Pandora 贊助青年永續時尚挑戰、H&M Conscious 系列服飾展示(在台灣也有買過綠色標示系列的衣服!)、Levi’s 對談參與、BCG顧問公司也發布「Pulse of Fashion」報告…… 對既有品牌而言,「永續」已不再是個選項,而是勢在必行,必須跟上的改變。
根本的商業模式轉型
目前,無論是既有快時尚品牌,或者訴求永續的綠色時尚品牌,大多仍以銷售為主要收入,而須為了追求銷量而說服消費者購買產品--以真正永續觀點,很可能不必要的。
換個角度看,若因為產品更耐用更永續,而使品牌短期需求及銷售額減少,或許不見得是壞事--但這在既有的成功企業定義下很難被接受(提出此觀點的 Levi’s 也因此獲得掌聲)。
也因此,服飾業轉型永續,不只是材料革新、鼓勵二手流通或回收再利用,更根本地,需要商業模式的改變!
(或許循環經濟是可能的解方:推薦影片 The Story of Stuff )
消費者驅動改變,不只永續更要有型
永續時尚在歐美,由消費者的要求驅動,促使既有品牌改變,進而要求供應商調整;也驅動新創開發解決方案的動能。希望在亞洲,在台灣的我們,更看見這問題,需求與供給的改變是相輔相成的,當市場改變,品牌勢必推出更多(更有型的)永續選擇--「不應為了響應永續,犧牲產品造型的吸引力!」相比台灣現有的少數有機棉服飾,歐美Reformation等品牌,既時尚又永續,令人羨慕哪!
華麗櫥窗背後的醜陋真相:你不可不知的「時尚汙染」:
善用名氣帶動正向號召力
永續時尚設計師 Stella McCartney(披頭四Paul McCartney的女兒),從職業生涯之始就堅持不傷害動物、不破壞環境,不只開創永續時尚的品牌標竿,更帶給更多人啟發,讓更多人改變購買選擇,甚至踏上永續時尚的生涯!善用自身的影響力,創造環境的正向改變,令人深深敬佩!
永續時尚志工組成
#時尚 +
#永續 +
#志工 = 近70人的團隊幾乎清一色是女生(只有2位男生夥伴)?!然而與談專家、參展貴賓中,男女比例似乎又十分接近…… 性別平權在時尚產業的現況,值得再研究。
志工中似乎只有我一位東亞面孔,論壇參與者也以歐美人士為主。所幸論壇有一個主題特別討論中國永續時尚的改變可能;我也遇見一位帶有一半台灣血統的(生物可分解亮粉)新創設計師。猜想我很可能是第一位來自台灣的志工吧!看見論壇雜誌的志工專欄的志工背景清單中列著「Taiwanese」令人感到喜悅。
期待明年此時,永續時尚業界或此論壇中,有更多更多來自台灣的參與者!
邀請在台灣的你一起關注,並以行動參與永續時尚!
來個衣櫥總覽發現被藏著的寶貝、想買新品之前也回顧一下,自己真的需要嗎?想丟掉舊衣前不妨試著透過拍賣或交換找個(回收桶以外的)新主人,
衣服圖書館 台大遛衣節 等等專案都可以二手衣換換愛;到H&M可找找綠色標籤的
#Conscious 系列、Uniqlo也有有機棉產品……(徵求大家點子:如何從自己開始實踐永續時尚?)
–
Be the change you wish to see in this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