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場PM的講座【職業放大鏡:揭開PM們的工作日常】,剛好Richard 講者分享很多細節,而Disney 則是以主管的角度分享不同思考方向,也已經是產品的BU Head(Business Unit),在兩位講者不同的經歷背景下,分享的內容互補,當天的分享真的聽得很過癮!
以下是活動的筆記,供大家參考:
——
PM職務內容
回答一些對PM的常見問題
PM如何溝通協調
PM所需的核心能力與條件
PM需要什麼科系的人才
PM的價值
PM學習資源
——
DISNEY
PM vs. PJM
其實很像導演跟製片
一個負責做夢,
一個控管做夢的邊界
專案金三角:
時間(PJM)
成本(PJM)
範疇(PM)
一個估計要4個人做一個月完成的專案,開工一週後,我跟你說要抽走2個人,而且不能delay ,你會怎麼做?(可不可以加班?一定要完成度百分百?)
什麼樣的產品經理算是好的產品經理?
有沒有哪個公司的產品經理是你理想中的好產品經理?
他的什麼特質讓你覺得他是好的產品經理?
需求:接收需求、挖掘需求、掌控需求
排序:在100個很重要的需求中,找出最重要的那個
Kick-off:讓團隊知道,誰在某個位置為了什麼目的要可以做什麼事?(PM不一定提供最好的答案,而一定要學會提供最好的問題)
專案管理:瀑布式/SCRUM/Kanban 瀑布式能不能敏捷?(如何避免老闆提變更,在老闆講之前,就把東西做好)
測試驗收:做好就側、自己測、團隊測、Beta版測
準備上線:誰需要事先知道要上什麼新功能?
搜集反饋:不要解釋,用心的聽,用戶永遠是對的
運營:讓用戶使用你的服務
渠道(Web, APP, FB, Line, IG)
內容(部落格、影片、直撥)
使用者(優惠碼、雙11)
主辦單位(辦活動、玩水既、萬聖節、聖誕節)
PM的核心技能與條件
什麼科系適合做PM
心理學:不管什麼產品,都一定和人有關,理解人在想什麼,永遠都有助於你溝通和做產品
棘手的專案?
每個專案都很棘手
電商PM
恭喜你有看不完的數據
找出最重要的天天看
PM需要什麼特性?
Chris Sacca 知名創投:對其他人感同身受
多學多看,多方增廣見聞
PM要跟老闆溝通,論天資、經驗你都比不上時你要怎麼說服老闆?
靠學習!
推薦書籍:
團隊從傳球開始
人月神話
Scrum 用一半的時間做兩倍的事
產品經理的第一本書
不要擔心花時間學到沒有用的知識,因為能做出判斷也正是一種成長
什麼樣的產品經理是好的產品經理?
產品成功就是好的產品經歷
——
Q&A
1. 面對超資深的工程師與設計師,一直無法一次到位,浪費很多來回溝通
Richard: 請資深一點的幫忙看一下,事不是邏輯上有問題;不要再犯第二次錯
Disney: 學敏捷開發,其實問對問題,要促成溝通,PM心臟要很強,只要做好功課,不是要給出好的Spec,而是可以好溝通,就不會有資深資遣的問題
2. 遇到問題
Disney: 效率最大化不一定能做好事情;雖然不讓設計師或是工程師去開會,很有效率,但是不一定做對事情
要敏捷化,全部事情是否都能透明化?很重要的是:top down 去執行
2. 如何從履歷或面試中看到邏輯與學習力?
Disney: 看他學習的經驗與學習曲線;考工程師,你做過什麼功能,有帶來公司什麼效益?
學習能力:例如:三個月學會了python,爬出了xxx 資料,爬了幾筆
花多少時間,學習什麼工具,做了什麼應用
看了一千份以上,不能看太多東西,所以要整理好
3. 新人PM ,面對工程師只給了60分,其實你期待80分,因為你的專案不是他的Priority ,怎麼辦?
Disney: 設計師與工程師混用,其實是公司的制度問題,敏捷專案下,人力是固定的,不能混著用,所以敏捷有幫助
台灣人的鄉愿,做不好不說,但你可以婉轉的說。若對方說,下次再補回來,確定下次一定要補回來,甚至上線後,收集數據資料,然後站在一個都是為了產品好的角度
Richard: 只要人有上進心,都會想把它做好,所以可以試著了解,他是不是有特定的原因,導致於這個問題,或許可以這次幫忙,下次他可以多幫忙你一點(多還一點)
4. 邏輯能力很重要,如何增進?
Disney: 學習,看很多case,研究專案,了解其成功與否,例:UberEats 為什麼現在看起來比Uber成功,當初推出時,全球不看好,因為台灣有便利商店,但後來成績卻是全亞洲第二名,因為台灣很懶惰(?)試著分析成功與失敗的原因,可以跟你認為值得討論、有觀點的人Role Model 討論。
不用怕問笨問題
好壞,沒有百分百,即使role momdel 也做過錯誤的判斷,但就是不斷思考反思。
Richard:好奇心,就像是玩簡報筆,只是在生活中,思考每件事情的脈絡,訓練商品的邏輯
可以試著把自己的想法跟別人說,要讓對方聽得懂,就是一種整理脈絡的方式,久了就會邏輯提升。例如我創粉專,就是要把事情講給別人看得懂聽得懂,就需要重新整理自己的想法。多寫文章。
© 摩佩科技。專屬學生的行動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