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生之犢不畏虎,出社會的我們,有理想,有所作為,這是很好的一件事!一定要記住自己的初心!
面對社會,面對事情,我們要有自信,但不要到狂妄;我們要虛心學習,但更要學習獨立思考
有時候朋友分享他們的工作上的事情,會遇到新進的同事或是帶的實習生,很容易有很狂的想法,這樣很好,但是有時候那些事情,部門已經有嘗試過了,或是給建議,新鮮人聽不進去。
讓我想到,有一次在協會的實習,我曾經跟秘書長辯論起來,因為我認為我提的想法是對的;也曾經有一次在金融體系下工作時,我也是跟部門主管直接唇槍舌戰,但很幸運的是,後來跟兩位前輩,都保持好關係,因為後來專案都有順利達成!
分享這些經驗,不是鼓勵大家去跟老闆們或是主管們吵架,而是學會適度表現自己的想法,尤其當你認為這是一家具有好文化的企業、你的主管是值得學習的一個人,適度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的溝通下,有機會學習更多,延伸會讓你的主管對你印象深刻。
但何謂過度自我、太輕狂?何謂適度表達自己的想法呢?
我認為主要差別在於,
你知不知道主管真正要的是什麼?在經驗不平等下,你現在手上的資訊掌握度,比他多還是比他少?
我記得一開始在花旗MA訓練時,有一個任務,分組比賽,2天時間完成,最後會面對業務大主管報告!乍看那一個任務,很像是業務比賽,要為這個特別的部門,找到一個好的銷售方式或是通路,而這兩天的時間,會計算你這段時間拉進來的業務,也是評分的項目內。
開始討論時,其實我就有發現,這個單位/部門在公司裡,是一個很奇妙的存在,一問帶我們組的小主管,的確,這是一個新成立的獨立業務組織;我可以懂主管們的立意,但分析與觀察後,我發現,很多業務無法像理想的方式成長,甚至有可能會跟其他業務部門衝撞,導致整體企業形象有問題的狀況,所以在小組討論下,我主張這部分要獨立拿出來分析!
組員中,有人認為,這不是這次的任務範圍內,不需要過度分析,再加上,這其實有點在挑戰主管們當初的決定,若口氣不對,很容易會惹毛大主管,但我認為,主管會給我們這個任務,無非是想要有人從一客觀的方式,重新檢視與分析這個部門,從根本分析,才有機會真的替企業找到機會,所以後來我自己負責了這部分的分析,但同時,我還是有把小組分工下來的業務部分做好。
業務面的分數計算,我們只拿得到第三名,但後來簡報時,主管們很認真的問了很多組織面分析的問題,我們最後,超意外的,獲得總積分第一名!
那次的經驗,讓我學習很多!
若是當下,我業務面都放棄,只是一位分析組織問題,那或許主管們就聽不進去了,因為他會認為,你都沒有嘗試過?你確定你知道這個部門的運作方式?你沒上過前線,當然可以紙上談兵!
若是當下,我都一直分析組織問題,沒有透過前線業務經驗,來反饋並驗證一些疑慮,主管真的會相信我一個剛畢業的新鮮人的分析與建議?
很多時候,主管們不是笨蛋,你想過的,很多他們都想過(當然前提是有能力的主管啦 😆
你的分析要脫穎而出,需要做更多功課,例如前線的功課、跨部門的功課、更多產業數據等,要讓他們願意聽你說話,就先達成他們想要看到的,接下來才有機會相信你的能力,把你的話聽進去!
© blink.com.tw
1 則回應
匿名
2018-11-15 01:42 #1
鼓勵了作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