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2日,梵蒂岡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就中國天主教的任命權問題達成臨時協議,在以往中梵之間在主教任命權上遲遲無法達成共識。就意識形態而言,共產主義信奉所謂的無神論,在宗教立場上抱持著否定的態度,甚至在文化大革命時間進行迫害,在當時有許多傳教士為了躲避而輾轉來到台灣,甚至落地深根進行傳教的工作。然而在政治上,國內數以百萬甚至千萬的天主教,如此龐大的勢力必然會引起政府的關注以及介入,因此在主教的任命上,北京勢必無法接受由梵蒂岡所進行的外部任命,對於中國政府而言,主教的人選必須經過審查以及得到政府的認可是必要的程序,並將教宗任命中國主教一行為視成干涉內政。而22日所簽訂的臨時協議,是否會在任命權上達成雙方的共識,還有待觀察。
在雙方因任命權進行爭議時,中國內部的天主教徒因此分裂成兩大系統。一是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所領導的愛國教會(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另一則是反對政府干預,接受梵蒂岡教宗領導的教會,因為不符合中國相關宗教法令規範,因此被稱作為地下教會,並時常受到政府部門的關注。
梵蒂岡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的爭議,除了主教任命權之外,在許多的價值觀上雙方的差異甚大,例如在自由、平等、人權等諸多價值,然而梵諦岡與其他國家也存在著類似的爭議,例如越南。越南在政治體制上與中國相似,均採取以共產黨為主的威權專政,在越南的威權體制下,宗教處於政府的監管下。然而在主教任命權上,梵越雙方在2010年達成協議,而此協議針對任命權的解決方式,被稱為「越南模式」。所謂越南模式,簡而言之,就是在主教的任命上,由越南提出數位得到政府認可的候選人,再由梵蒂岡從中選出,一來候選人們得到政府方的認可,可以縮小梵越雙方的爭議,二來梵蒂岡可以從中挑選出較符合自身期待的主教人選,避免在爭議下而失去對越南教區控制。
最後,越南模式是否適用於中梵雙方的爭議上,目前還尚未明朗,然而有一點非常清楚,也就是梵蒂岡對於中國教區的重視程度逐漸上升,當中原因包括中國龐大的教徒數量,以及中國日益上升的龐大影響力。
© 摩佩科技。專屬學生的行動幫手
3 則回應
匿名
2018-09-28 17:18 #1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18-09-30 22:56 #2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18-10-03 23:20 #3
鼓勵了作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