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十分問題與匿名問答,在年輕的網路社交圈裡興起。大概只要超過30歲以上的人,就很難看到這類的現象,所以我暫且說明這是什麼活動。
在 IG 上,開始風行匿名提問的機制,和設計好的十題問答。前者讓來訪的 IG 陌生訪客,可以恣意的留言給版主,後者則是板主設計好的問題,來讓回答的人評鑑。這之中限時動態是每一個版主宣傳活動的連結,而我試圖理解這類活動背後的現象,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我認為這是一個,只存在於網路世代的社會現象。現象背後包含著社群網絡「如何影響自我認同」、「如何改變社交關係」,甚至「如何形塑新形態的社會文化」。
這兩個活動大部分都在Instegram上發展。「限時動態」更在這之中扮演著重要的傳播媒介,其中更具備著三大特性「易逝性」、「公開性」和「短暫性」。
1. 易逝性:24小時的易逝特性,降低了網路世代,害怕將私人訊息長存於網路的不安感。這不安感是一種矛盾,渴求發佈廢文的同時,又不願將這筆資料歷史保存,於是24小時的消逝體驗,創造了一個適當的空間,免於時間的迫害。
2. 公開性:開放的社群平台,讓每一個人都有展演自己的空間,公開形塑自我的形象。
3. 短暫性:幾秒鐘的影像,精巧短暫,卻捕捉了沒有耐心的一般個人。
這三大特性成為了,今天探討主題成功最重要的關鍵。
兩者活動皆可能是新型態的自我認同。前者是主動,後者則是被動。但在這之前,是否就應該探討什麼樣的關係,造就網路世代透過這類形式,尋找自我。
二十世紀,精神分析學家佛洛姆提出:「資本主義的進步,使個人更加獨立、自主與具備批判能力,但同時也更加的孤立、孤單與恐懼。」
二十一世紀,在資本主義前提下,網際網絡與社群網絡的發明,是否就此加劇了這類的現象。
網路世代的個人意志 ,比起長輩們,更加的獨立與自主,但內心卻可能發展出更為孤獨的心理狀態。這類的心理狀態是否,就能做出一個合理的解釋。
孤獨的個人急於從社群網路中,尋求對自己適當的解答。每一個解答都是自我認同的一個過程。
1. 十題問答:有些人主動掌握溝通橋梁,運用設計好的十分問題,加以衡量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運用每一個人的分數,來建立自我價值。高分、低分、回覆率,都是自我認同的一項參數。
2. 匿名問答:被動式問答,創建了開放式的空間,讓網路上的過客,可以匿名的向個人提出任何問題。匿名降低了提問的門檻,一來一往的過程,這些隻字片語界定出,自我在他人心中的形象,也是一種借他人角度來了解自我的過程。
除了自我認同以外,社交關係的建立,是運用社群平台最主要的目的。以前的社交關係,必須仰賴實體的口碑八卦,才可能略知一二。
但在社群平台上,這類活動建置了一個以他人之名,形塑個人形象之實的目的,每一個回答與分數,都建立了社交價值。
新形態的社會文化,從這樣的機制可窺見。在社群網絡上的我,可能不再是現實社會中的我,刻意的形塑個人形象,將使線上與線下,兩個不同的自己各自發展。就如同「一級玩家」的主角們各自在虛擬世界裡,創建了一個投射內在自我的形象。
線下是一種社會,但線上的世界,被刻意的塑造和匿名的建置等等,將可能成為影響真實社會的文化參素。
IG 限時動態的特性,精準的創建了個人自我認同的空間,同時驗證了社交關係重大的改變,最終社群網絡的建置,不再只是一大群程式碼,而是你我將可能共同打造的一種社會。
即便這社會,可能被演算法給制約,抑或是被無知的群眾心理給煽動,但這一切都再再地證明社群網絡的發明,不再只是單單的科技,更可能影響社會生活的本質。
十分問題界定出了「我是誰」的概念;匿名的問答證明了真實社交的問題。
從社群窺見的將不再只是基本的動態消息,而是現代文化演進的脈絡。
我是鐘鐘_如果喜歡可以幫我按個愛心或一起討論
其他筆者相關文章請點:
【觀點放送】期許一個沒有出櫃的明天
【觀點放送】四個步驟建立閱讀習慣
【觀點放送】高等教育與權力之間的關係
【觀點放送】從標籤文之亂反思自我
【觀點放送】我討厭的不是保險,而是保險業帶給學生的世界觀
【觀點放送】過年就只是在演一齣戲
【觀點放送】憂鬱症真的是沒有再跟你開玩笑!
【評論分享】Sense8_八個人,八種特質,八種矛盾
【寒假思辨】為甚麼青年人會覺得窮忙?
【觀點放送】鼓起勇氣去面對生命中的基本問題
【觀點放送】原來「管理學」有用?_如何避免風暴階段的衝突
【時事觀察】蝦皮前幾天的行銷活動,你注意到了嗎?
【評論分享】東方快車謀殺案_善惡的彼端_最暴雷的那種
【心情】上周我生了一場重感冒
【觀點徵求】實習這檔事~
【觀點放送】履歷、面試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為甚麼存在」?
【觀點徵求】從「團體報告」的荒謬,省思教育與人生
【觀點放送】論窮人與富人思維
【觀點放送】報導者_廢墟裡的少年_聽後有感
【觀點放送】從菲律賓_火辣臺步國王論男同志存在
【觀點徵求】先衡量命運,再來選擇吧!
【觀點放送】利他就是讓你被暖到的意思!
【心情小記】是的!愛情或一段關係是需要練習的。
【觀點徵求】頂大與學店只是社會的樣態而已
【觀點放送】從私立大學與國立大學之間歸納人生的解
【時事有感】你需要去同志大遊行的理由
【觀點放送】男性球隊的女性球經與性別關係?
【觀點放送】不要再問男同志,你是當男的還是女的?
【觀點放送】原來這就是「開智慧」
【工具文】錢包掉惹教戰守則(圖文並茂)
【開學有感 觀點放送】希望成為一個自己不討厭的大人
【觀點放送】三種創業,三種價值
【觀點放送】當男同志成為一種職場優勢時!
【心情小記】我不想成為父母生命中的過客,但我情不自禁
【暑期日誌_評論分享】天才的禮物_我們總是追逐的價值
【暑期日誌_評論分享】以前旁邊第一名的同學,其實在賣洗髮精給你?
厭世文PK賽- 自由與厭世
【暑期日誌_打工實習】這次的實習,想談的不是工作,而是一場對話
#現實中的大學生活:從孤獨中學會勇敢
© 摩佩科技。專屬學生的行動幫手
5 則回應
匿名
2018-06-01 23:37 #1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18-06-02 12:29 #2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18-06-03 10:02 #3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18-06-04 00:02 #4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18-06-07 02:36 #5
鼓勵了作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