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入正文之前,我想先恭喜所有成為大學生的新鮮人,因為這代表你們經歷了困難的基測、會考,以及難度翻上更高層次的學測和指考,通過為期六年的長跑,終於成為了全世界最爽最精彩的身分──大學生!
在大學四年中,每個人都會接受自己科系,不論學術型還是技術型的專業造就;也會經歷系上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活動;在課餘時間,更有許多人會參與社團、打工、實習等不同的挑戰和體驗。
在大學中,流傳著大學必修四學分──課業、社團、愛情、打工。這種流傳可以說是屆屆相傳,確實值得好好體驗。但除此之外,仍有幾個需要在這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精華歲月裡,必須培養的能力。
這些軟實力,我先概括稱呼它們為4C。
從高中進入大學,有許多事情都不一樣了。除了生活環境的改變、身邊朋友圈的改變外,最重要的,就是連思考模式跟邏輯能力都要汰舊換新一番。大學與高中最大的不同,就是要開始獨立思考,並且在縝密的思考後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策。
但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只要按下搜尋鍵,便會找到數以千計、數以萬計的資料,要如何透過這些資訊幫助自己做出決定,最重要的就是「批判性思考」了。
既然「批判性思考」那麼重要,又要怎麼培養這個能力呢?
方法一:認知「不是所有問題都對應一個答案」。
在國中、高中的課本習題中,我們都被訓練從是非題把正確的劃圈、把錯誤的劃叉;從選擇題中選出一個或多個正確答案;在填充題及簡答題中,填出正確答案。然而,生活上卻不是所有問題都可以這樣解決,必須按照問題類型及個人價值觀做出判斷和決策。
例如:森林深處有兩條路,你要走人人都走過的路,或者是人煙罕至的路?
像這類的問題,就可以想想除了這兩個選項外,有沒有別的選擇。或許我可以選擇退回原處,或者我可以先選一條路,行不通就換條路走。有些問題在提問的時候,就已經限縮了範圍,好讓回答者按照提問者的邏輯去思考,嘗試去質疑問題、嘗試去找到提問者的矛盾點!
方法二:跳脫問題框架,別陷入無謂的思路迷宮。
在這個步驟中,必須練習反向思考。所謂的反向思考,就是在接收別人的論述時,嘗試用問題的反面、或對立面來思考問題。
例如在死刑廢除與否的討論中,最常聽到的論述就是:你又不是被害者家屬,憑什麼高喊廢除死刑?又或者,等你成為被害人家屬後,再來談論廢除死刑!
如果面對這個問題時,就陷入了「我不是被害者家屬」所以「我沒辦法討論這個問題」這樣的邏輯窠臼,那永遠也走不出這種思路迷宮。或許我們可以嘗試用反向思考的方式來促進討論。為什麼一定要成為被害者家屬才能討論議題呢?當事件發生時,那些支持死刑的人,也都不是被害者家屬呀!按照他們的邏輯,不也沒辦法討論這個議題嗎?試著跳脫問題的框架,用反向或多向的立足點提問和回答。
方法三:時常練習思想遊戲。
當我們接收新聞媒體、以及網路上的資訊時,別急著將資訊通通塞入腦中。試著練習過濾資訊,練習得知資訊想要傳遞什麼?並且在每個論點中問自己為什麼?反覆與自己答辯,並在答辯的過程中,判斷問題的邏輯性,以及自己的觀點脈絡有沒有合乎邏輯。記住,很多事情沒有正確答案,即使與對方立場不同,也不代表有誰是錯的!只要自己的論述合乎邏輯,沒有漏洞百出,就是可以被接受的!
第二個C是Creativity(創造力)。創造力與創意在現代社會以及未來將會越來越被重視。因為創意的展現會讓人突出、會讓人與眾不同。有人說:科技始於人性。但要如何透過觀察身邊周遭的事物,而產生新的科技讓生活變得更加便利,那就需要創意了。創意能夠結合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並且讓他順利地改變人的生活。
創意在大家眼裡,或許是可遇不可求,是一個極具天分的能力。然而,事情卻不是如此。創意就像人的肌肉一樣,或許在先天上有差異,但它卻可在後天的培養及鍛鍊中更上一層樓。而創意這項能力非常特別,如果使用它,它不變少反而會產生更多。
培養創造力的第一步,就是敞開心胸,接收所有事物,不論所學或與自己專業不同的領域都可以成為自己很棒的養分。每個人的能力和知識,都像一座穩固的冰山,展現在外的技能就是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而真正重要而穩固的就是冰山底下看不到的部分。大範圍吸收知識和訊息,就是讓自己的冰山更加穩固,有了龐大的知識和訊息,所能結合的概念和媒介就會多,靈感說穿了,不是迸出來的,而是在龐大的知識海中,無意間發現的、找到的,不會無中生有,有Input才有Output!
接著,溝通力也是一項必備的能力。在這個人手一機,大家都仰賴通訊軟體的時代,人與人的溝通就越來越生疏,要有良好的溝通力,才能建立關係,並且維繫關係。除此之外,在這個國際間交流平凡的時代,溝通力除了同個國界的溝通外,更觸及了跨國界、跨文化的溝通和交流。因此,我將兩者分開論述。
第一部分:普遍的溝通
在與人溝通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記得「溝通是雙向的」。在與別人對談時,除了傳遞自己的想法,也要傾聽別人想法。當談話內容沒有交集時,傾聽就顯得更加重要了。一味的高談闊論自己的想法,反而會讓人有種被排斥的感受,漸漸地,就不願意再接續話題、再次談話。另外,適時的肢體語言和語氣的抑揚頓挫也可讓溝通進行的更順利。肢體語言和抑揚頓挫可以直接表現談話者的情緒,如果對話沒有情緒沒有溫度,想必也沒有人會想要發表意見或交流了吧。但同時也要注意,有些肢體語言過於強烈,或者在某些不同文化中,有不同的意涵這些可能會造成反效果,要謹慎使用。
第二部分:跨文化的溝通
在與不同文化的人溝通時,要先理解對方身處的文化、習俗等等,並且要有同理心,不能單用自己的價值觀或文化習慣來看待對方。在與不同文化的人相處時,文化衝擊的感受是很直接的,但也不要大驚小怪,更不要對對方的文化有嗤之以鼻或者敵視的態度,要懂得學會理解、接觸新的文化,而不是排斥。當今天有一個異文化的人來到你的面前,第一件事不是先貼文化標籤,而是好好整理自己腦中對那個文化的知識,好好善待對方,刻板印象和認識彼此只有一線之隔,要懂得拿捏。
最後,需要培養的能力就是「合作力」。在大學課程及活動中,有許許多多與別人合作的機會,這與高中的單打獨鬥不同,每個人在團隊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牽一髮而動全身。大學生活也可以說是一個小型社會,由此可知,進入社會以後,十之八九都需要與人建立關係、培養一起共事的能力。團隊合作中,考驗著每個人的組織力與協調力,雖然「合作」未必能讓事情發展得更順利(這點必須老實說)但卻可以讓每個人在不同觀點、不同知識立足點下一起腦力激盪,而迸出更棒的成果。人畢竟不是全知全能的,每個論述也不是天衣無縫的,所以藉由知識的交流和技術的流通,可以讓每個人的思考更加縝密、更加細緻。
這四項能力,說來簡單,卻值得我們反覆摸索和培養。
在培養這些能力的過程,或許有犯錯或許會失誤,但千萬不要緊張也不要氣餒,因為每個人都是這樣走來的。
好好體驗人生吧!就算踏錯了又怎麼樣?就當作一支舞來跳吧!
(以上圖片皆來自Google)
如果對此文章有什麼想法,或者還有其他想討論的,都歡迎在底下留言哦!
© blink.com.tw
2 則回應
匿名
2020-08-20 15:46 #1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20-12-10 15:47 #2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21-09-27 17:45 #3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21-09-27 18:01 #4
鼓勵了作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