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大學學習歷程中,
哪段經驗影響我這個人最深?
我想是在大二暑假時一個人的旅行讓我更認識了自己
-----------------------------------------------------
當自己還是青澀的大一、二時
總覺得自己迷失了為何讀書、為何認真的意義
當時只喜歡把自己沉浸到遊戲的世界中
希望能夠藉由遊戲來逃避現實的徬徨
偶然的機會下,接觸到了由AIESEC推動的「海外成長」
(雖然網路上對於這個有正反兩面評價,但在此只表達自己對於這段歷程的感想,不喜慎入)
在說明會上,最吸引我的不是專案本身內容
而是各個參加過的人分享他們自己故事時的閃閃發亮的眼神以及自信
讓我期盼自己也能變得跟他們一樣
於是在經歷過一連串的申請流程(包括簽證、保險等)與家人溝通的過程後
順利地前往馬來西亞了
以下將自己的旅程分為三部分--興奮、難過、成長
1.興奮
還記得當時的自己,因為第一次出國,對於每樣事物都覺得很神奇
例如窗外的風景、周遭的人、每樣食物、語言
都覺得是如此的特別
而且因為是自己一個人去,所以完全不用顧慮是否會拖到其他人的行程(喂
最重要的是看到台灣吃不到的食物時,想把每個都買下來體驗看看
(雖然最後對於大馬食物,自己的評價是:又油、又鹹、又辣、又甜 ><)
而因為自己做的專案是跟養老院與育幼院有關,需要一些方言能力來溝通(例如廣東話跟馬來語)
當時的自己在youtube上找尋一些相關影片來自學(或許是因為這樣開啟了我自學的能力?!)
來讓自己更加融入當地的文化
2.難過
做專案的過程中,有時感覺到自己力不從心
例如,期許自己可以幫養老院多做點事時,卻發現自己唯一幫得上忙的只有製作活動紀錄
(因為養老院物資倚賴外界捐助,所以需要透過活動紀錄來呈現給外界與贊助者,表達對於活動的感謝以及需要更多物資資助)
其他 關於照顧老人的工作,因為需要一些專業能力,不是短期培養得起來
又像是在育幼院教導小朋友時,因為自己沒有相關經驗,教起來總覺得不順手
此外又剛好碰上一個需要特殊教育的妹妹,教導起來挫折感極重
因此覺得自己沒有幫助到機構什麼忙
此外又碰上與專案夥伴的一些衝突
當時在我可不可以提早回家結束這整個不愉快
3.成長
但最後支持我走完這整段旅程的是曾經聽過的一句話
「人生沒有重來的選項,如果覺得現在很痛苦的話,不如換個角度審視這個現況。」
於是,我換個角度思考自己所做的事情對於這個機構的幫助
活動紀錄,看似簡單,但其實會深深影響贊助者對於機構的觀感
教導小孩,看似困難,但其實能夠協助他們建立在課業上的成就感
到了後來,
透過在與老人聊天時聽完他們的故事,體悟到「趁著年輕多為自己創造故事」這句話,也了解到自己想要做什麼--希望透過自己所學幫助到多人
透過在照顧小孩的過程中,了解到自己是多麼幸運得到爸爸媽媽全心全意的關照
(因為在這裡有些小孩,是喪失爸媽,甚至是爸媽沒有扶養能力的)
-----------------------------------------------------------------------
最後,在這段過程中,我學會了「感恩」以及「挑戰自己」
如果沒有這段旅程,或許我不知道自己是多麼的幸運有一個健全的家庭
如果沒有這段旅程,或許我會一直迷失在讀書的壓力中
所以我很感謝我自己做了這個決定,讓我自己勇敢一次
© blink.com.tw
1 則回應
2018-05-14 23:36 #1
喜歡這一篇文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