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人在美國過僅存的寒假XD
剛好又在華盛頓這個政治中心看了兩部很有意思的政治電影。
一部是The Post 一部是Mark Felt
The Post台灣還沒上映 目前翻譯叫:郵報密戰
Mark Felt已經上映了 叫 推倒白宮的男人
而且很湊巧的是,the post故事設定時間恰好在mark felt前面
前者以水門案作為結尾伏筆
後者以水門案作為劇情顛峰
我是先看推倒白宮的男人 再看郵報密戰
個人滿推薦這樣的順序的
原因有三
1 郵報密戰比推倒白宮的男人更好看,先看郵報密戰的話,會覺得推倒白宮的男人比較枯燥乏味
2 推倒白宮的男人沒有著墨為什麼FBI Mark Felt選擇把資訊洩漏給華盛頓郵報,所以不會因為先看了推倒白宮的男人,就劇透爆雷了郵報密戰
3 從後面的歷史事件往前看,比較容易進入劇情XD 尤其我歷史沒有很好
【推倒白宮的男人】
這部講FBI副局長 Mark Felt如何靠著自己三十年來累積的機密,包含那些白宮的腐敗與骯髒,那些深不見底的幕後關係,那些錯綜複雜的派系,一舉揭發水門案,讓尼克森下台。
FBI作為調查機構,理論上應該要獨立,但當時卻歸司法院管。
司法院當時跟中情局還有白宮是利益共同體 they are on the same boat 所以他們用盡各種手段阻止Mark調查水門案,像是指派自己人去當Mark的上司、不讓FBI拿到資料 等等
但Mark還是應證了姜是老的辣。他靠著自己三十多年的、龐大到恐怖的消息網,利用媒體渲染的手段,讓水門案沒辦法被白宮矇混過去。
他找華盛頓郵報的記者朋友,把機密消息不間斷的提供給他們。也因此他獲得一個稱號「深喉嚨」
裡面有句話特別讓人感慨:we need to pay for what people we become.
滄桑之餘,更是血淋淋的現實,特別是在白宮這樣的政治角力場。
電影中也多次出現關門的鏡頭,我覺得這象徵著一切晦暗貪腐的事,都藏在門裡,門裡的世界就好像忘了加洗衣精的洗衣機,循環的髒污攪得大家都是一身漬。
但這部電影色調極暗
劇情也比較嚴肅
看完心情會比較沉重一些
【郵報密戰】The Post
這是Meryl Streep跟Tom Hanks主演的。講Washington Post(華盛頓郵報)揭露關於越戰的機密文件
除了強大卡司,這還是Steven Spielberg導的,所以劇情極流暢精彩
整部片完全是抱著問鼎奧斯卡的氣勢XDDD 很值得看
華盛頓郵報拿到越戰的機密文件,他們面臨兩難困境:該寫,還是不寫?
因為那時候華盛頓郵報剛IPO,所以寫了報導的話,股價可能會受重挫,一些壞心的i-bankers也跟當時的發行人Katherine Graham威脅,如果揭露這4000頁的越戰機密文件,他們將集體拋售。同時,白宮當局也一定會窮追不捨,發行人可能鋃鐺入獄。
但不寫的話,被競爭對手紐約時報超越就算了,更重要的是,違背了華盛頓郵報作為一個資訊獨立提供者的立場。
可是華盛頓郵報是Katherine Graham父輩、已逝丈夫一路傳下來的家業,萬一因為被白宮緊咬不放、最後倒閉,那該怎麼辦?
這部電影最精彩的地方就是那種面臨兩難的遲疑。我們後人回顧歷史,都可以很輕鬆的知道怎麼做才是對的,但每一個轉捩點其實都是經過很多權衡與割捨。
特別是在公司剛上市時,股權有一大部分掌握在投資銀行家手裡,又要仰賴他們幫忙承銷跟pitch,一個風吹草動都可能會造成股價滑落(尤其華盛頓郵報的溢價可觀,下墜幅度10%就很多了)
而且與政府在如此機要的事上作對,是前所未有的。沒有人能確保「這樣做一定會有好結果」。這也是為什麼發行人Katherine Graham一直無助的問旁人自己該怎麼辦才好。
所以整部電影最精彩的部分就是由茫然徬徨到堅定果斷的歷程了。我還記得當Katherine Graham好不容易變勇敢時,電影院還有人歡呼you go the right direction XDD
Katherine Graham也有出自傳,我覺得我看完電影後會想買她的自傳看,哈哈
不過這兩部電影最好都能去看一下美國總統編年表
不然一開始我都被好多人名搞混⋯
By 發霉的青春
In Washington DC
© 摩佩科技。專屬學生的行動幫手
3 則回應
匿名
2018-01-26 #1
好喜歡你的影評/心得!是說為什麼是僅存的寒假啊XD
0
匿名
2018-01-27 #2
鼓勵了作者
0
2018-02-01 #3
1F:
謝謝你喜歡~~ !
因為我快要畢業了QQ...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