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bryanshiba〉
最近看到系上教授在臉書上談到大學生常常對各種議題或問題「沒意見」的現象。作為現役大學生,我必須說,這是真的!雖然自己也不是在課堂上格外活躍的學生(畢竟要開口說話,也要看課堂氣氛和自己當下狀況而定),但在必要的時刻,我還是會強迫自己開口說些話。沒說話的時候,並不代表自己真的「沒意見」(當然也不會口語表示自己沒意見)。相反的,在大部分時候,我其實是個意見蠻多(話多很吵)的人XD。
我相信,人對於事情「沒意見」是不太可能的,心中至少會浮現一些「感覺」或是與過往經驗的對照才是。會說自己「沒意見」的同學們,我想大概可以整理成以下幾類:
先撇除把混亂無序的想法整理成有邏輯論述的「技術性問題」,就「發表意見」這點,國高中教育的架構還真的影響學生蠻大的。雖然相信在國高中時期也有不少老師致力於讓學生動腦,但畢竟體制本身鼓勵的是被動的接收與記誦,不思考在多數時候對學生來說也沒差。根本來說,許多學生好像不習慣自己享有發表意見的權利,所以要碰到要思考的議題或問題無法覺得自己該說些什麼。自己最近在準備英文檢定,如果把這種態度套進考試邏輯裡,難道口試官問你意見時,可以聳聳肩說「沒意見」嗎?在職場上碰上問題,你可以和主管說「沒意見」嗎?
不過,真有意見要說,當然最好不要亂說,有憑有據有邏輯是必要的。這當然是在確保良性溝通的進行,而不是一方為談自己想法說了一大篇,結果另一方幾句話就想整盤推翻,或是扯幾句話來斷章取義(對照無數重大社會議題爭論後不少既視感湧現?);或是兩方都憑感覺在爭論,旁觀的人都不知道你們在幹嘛。(不過,最煩的還是一些說「沒意見」,到最後高姿態在一旁事後諸葛、放馬後砲的人)
這也許可以和我之前提過的「大學生必須學會主動」做呼應(推薦閱讀:好想回到高中,那只管讀書的日子:大學 vs. 高中生活)每個人都應該把握自己發聲的權利與機會,好好發表自己的意見,同時也尊重別人的言論。如果國高中缺乏這樣的「練習」機會,大學時就有意識地讓自己多說點話吧!
〈bryanshiba 關於大學生活的文章〉
© 摩佩科技。專屬學生的行動幫手
3 則回應
匿名
2017-10-12 #1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17-10-15 #2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17-10-15 #3
鼓勵了作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