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bryanshiba〉
從七月至今,眼看實習也將滿兩個月。在此想整理整理這些日子以來,持續在疑惑與未知間翻滾,卻隱隱發覺自己的微小改變之餘,更為具體的所得,來和大家分享。先說說背景:自己目前待的是成立不久但整體已上軌道的startup,主要負責數位行銷。公司氣氛輕鬆愉悅,工作起來不會有太大的壓力,比起許多公司應該是蠻好的學習環境。
盡情犯錯,但不要隨便犯錯
在我待的公司裡,盡情犯錯、盡情發問是被歡迎的。然而,我認為,除了犯錯後要有所得外,犯錯前也不能對自己可能犯下的錯一無所知,也就是,並不是「隨便犯錯」。例如,要解決臉書粉絲專頁互動率低的瓶頸,不能只是「猜」是文案或貼文圖片有問題,應該也要先觀察過去互動率高的貼文,去推敲出可能的問題點;又或者投放廣告,並不能只是「猜」某群受眾會對某項產品感興趣就貿然下廣告,應該也要從既有的數據去抓可能買單的受眾、可能可以打中消費者的文案,或是有意識的利用文案或受眾作A/B測試等等。我在公司學到的,也許是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利用數據(metric-driven),對既有的問題進行拆解,而不是永遠憑感覺在猜測。所有人都會猜,但有辦法確切知道是哪個環節出錯,知道要往哪裡出力的人,才真的有本事。
好消息是,在新創會有蠻多可以實際操作的機會與發揮的空間,所以可以完整體驗真正「解決問題」的流程。我們公司也蠻鼓勵實習生多把過去的數據拉出來分析,看能不能萃取出一些insight。雖然大部分時候完全理不出頭緒(因為insight並不隨處可見),但訓練自己面對與觀察龐雜資料的能力仍然非常難得。
不要被動等待新知,要自己主動補足
因為實習主要負責數位行銷的關係,以我一個外文系的腦袋顯然是遠遠不足以應付,因此除了在上班時多讀一些公司既有的資料,或是在網路上讀相關文章外,也在想讀一些書來補充自己的不足。雖然上班時所接觸到的多半對我而言都是新鮮的,但很多基本的know-how還是要自己主動去了解,否則大家都很忙,沒有時間幫你上課,補齊你與其他人的知識落差。沒有自己去搞懂,下次開會完,只會繼續滿頭霧水。
不要只做交辦事項,給自己定下目標
這點應該不只是在新創,只要是實習,都盡可能要這樣做才是。其他的正職都各司其職,有自己的事情要忙,不太可能有辦法一直盯著你,等你忙完該做的事情後,安排新的事情給你(這點在新創尤其是)。至少在我待過的公司中都不太有類似的角色。所以,在做完交辦事項,或是執行交辦事項之餘,也要思考自己可以為公司解決什麼問題、做出什麼新的突破。畢竟,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如果不積極去拓展學習的空間,誰也沒有責任或能力幫你。我一直也覺得,讓自己活得太舒適絕對不是好事。交辦事項總會做到熟練上手,真正讓人成長的會是因為自己或多或少的積極所帶來的。
所以說,真的不太喜歡聽到「沒事做」這種話。因為事情哪有做完的一天,除非你沒有精益求精的態度。
最後,有機會的話真的推薦大家到新創實習(笑)雖然說不是沒有routine的工作事項,但因為總是東摸點西摸點,也常有實際操作的機會,做起來很踏實,也會發現自己有慢慢的在成長。於我而言,算是個非常有趣的體驗。
〈bryanshiba 其他文章〉
本文章發表於:工作。實習。打工心得
© 摩佩科技。專屬學生的行動幫手
4 則回應
2018-03-13 01:48 #1
這篇跟最近的風向比較不同!喜歡
0
匿名
2018-03-13 01:49 #2
鼓勵了作者
0
2019-10-18 22:39 #3
小幫手提醒:【初出社會如何擺脫菜味?這篇教你如何「轉大人」】 裡面有提到您的這篇文章喔!
0
匿名
2019-10-18 22:43 #4
鼓勵了作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