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然自己也沒有很專業,但看到最近身旁的人,或是一些學弟妹在申請實習,有一些自己從過往幾份實習中,所累積的心得可以分享給大家:
1.如果不靠實習,你想從實習中得到的收穫,是不是有其他種可能讓你獲得?」
先從「為什麼要找實習?」開始,覺得大家可以先思考一個問題是「如果不靠實習,你想從實習中得到的收穫,是不是有其他種可能讓你獲得?」
可能是遇到太多人透過自辦活動而獲得成長,讓我開始思考這個很重要,但大家卻很常忽略的問題。或許是因為科系所影響,我們很習慣去實習,也能說得很清楚自己想從實習中獲得什麼,但很少有人去想「如果不靠實習,是不是也能獲得同樣的收穫?」
老實說,我覺得答案是「不行」,但我覺得不行還提出這個問題的原因,是希望大家釐清「究竟自己為什麼要實習?」大家太習慣寒暑假去實習,希望可以從中獲得一些收穫,但很少有人去思考不一樣的可能性,即使思考過後,答案跟我一樣是不行,因為實習有一些是特有的收穫,但透過這樣的過程,你能更清楚自己是為了什麼而實習。
2.找一個適合你的實習
這部分的經驗可能比較適合新創公司,因為我自己過往的實習經驗都是新創公司。
這裡想給大家的建議是,不要為了實習而實習,而是找一個適合你自己的實習。什麼樣的實習叫做適合你的實習呢?像是我當初會申請 IOH 的原因,是因為我原本就有關注升學,原本就對社企有興趣;而我申請 SmartM 實習的原因,是我原本就有看網路文章的習慣,但希望可以找一個機會,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上述這兩個實習公司,都是因為工作內容和我所想做跟已經在做的事很像,所以我才申請。
找一個適合你的實習,除了可以讓你做得比較開心,並且從中獲得該有的收穫以外,從公司的角度來看,能更確定實習生跟公司所想要的是「一致的」。我從最近面試實習生,跟和主管聊天的過程中,深刻感受到「實習生所想要的,跟公司所能提供或是想做的事一致有多重要」所以假如你能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實習,並且在面試中告訴面試官或是主管,自己為什麼適合,對於主管而言,也能確保雙方的需求是一樣的,被錄取的機率也會大很多。(這部分可能大公司就不適用,因為可篩選的人太多,所以能力變成一個很重要的篩選因素)
3.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會有它的價值
最後想分享兩個點,在於你被實習拒絕以後,你可以有的心態。
第一個:「被拒絕不是你不好,而是公司不適合你」很多人被面試以後,會很受挫,覺得自己表現很差,自己不夠好,但我覺得,不是自己不夠好,而是因為現在的自己不適合這間公司。就像前面說的,新創公司很重動機,所以如果你動機不夠強烈的話,收你的機率就不大,這不關你的能力;而就算你真的是因為能力不足又怎麼樣,就代表這間公司,不適合「現在的你」,所以即使你真的上了,也不一定能從中獲得你所獲得的,所以不需要為了面試沒上而難過,而是要打起精神,繼續努力過生活(當然會經過一段低潮期,但不能讓自己現在那種情緒裡面太久)
第二點想分享之前在書上看到一句很棒的話,出自於泰戈爾的漂鳥集:「I cannot choose the best, the best chooses me.」很多時候,即使我們已經努力了,還是沒辦法獲得我們所想要的。但等到時間過了之後,你會發現,要不是當時那次挫折,你根本不會有後續更多的機會。就像我之前被綠藤拒絕,我才有機會到 IOH 實習;或是我之前因為太耍廢,現在才會這樣的積極,希望自己更好,要不是有那些過往的經驗,我就不會是現在的我了。
面對挫折很難過是人之常情,但不應該讓自己現在那種情緒裡面太久,要趕快打起精神,繼續努力過生活。
--------

分享者介紹:
Cheng Yu-Chuan 鄭祐銓,就讀於臺大國際企業學系,預計在 2017 年畢業。
學測前一個月,發現研讀醫學並不是一生志願,毅然決然轉換考試目標。意外考上臺大國企,卻找不到繼續努力的方向,聽了眾多演講後,發現從事社會企業為其真正想做的事,自此下定決心,要利用社會企業,結合自身所學,解決現今社會的一些問題,現在積極參與創業相關活動,期待在未來能夠完成改變社會的理想。
1 則回應
2016-06-04 19:30 #1
實習是尋找自己的一種途徑
可以讓自己了解想像與現實的差異
謝謝你的分享,讓人又有動力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