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四阿哥和我充滿羨慕忌妒的眼光
「與其心生敬佩,不如自己便是那樣的人。」是在甄嬛與四阿哥第一次對話裡提到的,當時的四阿哥年幼卻非常聰慧,透過能當上皇阿瑪寵妃的人一定不簡單的想法,就推斷出甄嬛可以襄助他,只要搭上甄嬛,也許有一天就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但這裡頭或多或少也可能參雜了對於甄嬛的羨慕和敬佩,她能夠時常見到自己的皇阿瑪,她能夠連華妃娘娘都不怕,然而他卻是被被丟在圓明園裡孤單一人。
我自己也不免俗,時常羨慕別人家裡有錢,學識淵博,能力超群,就像四阿哥和甄嬛之間偌大的鴻溝,我和其他人差距實在太大了,我時常是這麼想的。
缺乏內心的關照
從小我最擅長的就是看著他人的好,他們外表出眾,我便思考自己的衣服總是不如自己的意,他們可以顯出好看的字,受到老師的稱讚,所以與其心生敬佩,不如自己便是那樣的人,我模仿過數個人的寫字風格,從聯絡簿最能看出端倪,可能有一個月我的字會跟同學A非常相似,但下個月字體突然180度大轉變,就這樣一直轉換慢慢寫出了我的風格。
不過一段時間之後,這方法有一點問題,我似乎沒有想過我在乎什麼,我比較像是無頭蒼蠅一般,總是跟著光的方向走去,而非自己變成光。改變的同時默默淺移默化自己,但缺乏了一項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不是發自內心主動地去搜尋我的目的地,我總是瞄向最耀眼的目標。
連續的挫折感
這樣的習慣慢慢侵蝕我的內心,我就像是不再擁有自我,我的內心只有羨慕忌妒,我因此感到空虛匱乏,這樣的感覺持續累積到大學,在一連串的挫折之後正式爆發,為了符合他人需求而改變自己,最後沒能達到成果,想要回頭找尋自己的安慰,卻發現我只是許多人的拼貼畫,他們不要了就把自己的那塊撕下,因此我變得破碎,這種感覺加劇了我低潮時的創傷,把我打入了更深的谷底,因為我找不到自己療傷。
重新轉念和重拾自我
你可能會認為我們不就是一直學習著別人的知識成長嗎?我這樣是不是太脆弱了?
對!沒錯,這樣的我確實太脆弱了,但我理解到我不能被動接受感知去羨慕忌妒,我必須主動尋找自己想要成為的那個模樣,建立真正由我意願打造的自己,主動尋找我要成為的模樣,探索我空虛的內在,我缺少了什麼?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不過這樣仍然不夠,我也需要自己的產出,我需要屬於我自己的東西,因此我主動去學習,創造屬於我的一切,至此我才終於擺脫內心的空虛感,我能夠不用靠模仿去填補空虛,因為我成為了有內容的人,我可以自己去滿足自己,填補內心。
結語
甄嬛的這句話,雖並沒有直接影響我的人生觀,但卻使我去思考,採取主動的策略,也許我可以是別人想成為的對象。
的確羨慕是人性,因為你不可能擁有別人的一切,但可以有意識主動地去解決,讓羨慕成為自己成長的動力,這會是最好的結果。
盲目地羨慕只會讓內心空洞,但這是我自我成長的必經之路。
© blink.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