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仲其
聲音藝術家、Max/MSP 電腦作曲、音效製作、錄音、評論、企劃、日譯中翻譯。2013年畢業於交通大學聲音與音樂創意科技碩士學程。曾於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與科技中心擔任電腦音樂研究室助理,相關論文及作品獲得「BIAS 異響」聲音藝術展、台北數位藝術獎、數位藝術評論獎入選,對科技藝術領域有長期參與經驗。為台北聲音小組成員,成立電子音樂團體 TrafficJam,以及華人唯一結合詩文朗誦及聲音藝術的樂團「鬼唱詩班」。同時為動漫文化網路雜誌〈逗貓棒電子報〉專欄作家,撰文並翻譯多篇日文動漫畫業界報導及深度訪談,為華文僅見的第一手業界前線介紹。
2003 動漫文化網路雜誌〈逗貓棒電子報〉專欄作家
2003 入選「BIAS 異響」聲音藝術展
2006 於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與科技中心擔任電腦音樂研究室助理,負責器材看管、採買、維護、人員聯繫,並協助辦理中心各項相關活動
2006 獲得第一屆台北數位藝術獎入選
2006 為鳳甲美術館展覽「Juicer-Plan」撰寫策展宣言
2007 獲得第一屆數位藝術評論獎入選
2013 於美國紐約舉行的聲音藝術展覽「Revolutions Per Minute: Sound Art China」演出
§ 王長存
http://ayrtbh.net/,聲音藝術、電子音樂、iOS 軟件、網絡藝術作者。2003 年,王長存的六首作品被選入全球第一張中國聲音藝術選輯《中國聲音前線》(CHINA: the Sonic Avant-Garde, Post-Concrete 出版),並於同年十一月參加國內首次大型國際實驗音樂節“北京聲納 2003”演出。 次年十月,王長存遠赴歐洲開始了歷時一月的巡演,所到國家有法國、荷蘭、比利時等。於去年分別在比利時著名實驗音樂廠牌 Sub Rosa 出版個人專輯《攔愁山》,美國廠牌 Post-Concrete 發表專輯的專輯《平行宇宙》。 另外,Sub Rosa 發行的八碟裝選輯“二十世紀電子音樂歷史回顧”亦收錄了王長存的部分作品。
主要演出經歷:
2013 年 10 月:Sound Art China, 上海,中國
2013 年 7 月:聲音傳輸,上海,中國
2013 年 3 月:Sound Art China, Hamilton, NYC, 美國
2012 年 12 月:聲音傳輸,香港,中國
2012 年 10 月:碎冰,哈爾濱,中國
2011 年 12 月: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跨年夜
2011 年 12 月:上海香閣納畫廊“互聯網的偉大格式系列之二”
2010 年 10 月:上海外灘美術館,與杜韻合作
2009 年 3 月:上海音樂學院
2008 年 10 月:上海 eArts 電子藝術節,上海,中國
2006 年 11 月:第四屆二皮音樂節,杭州,中國
2005 年 11 月:第三屆二皮音樂節,杭州,中國
2005 年 9 月:“四季” 巡演,上海、北京,中國
2005 年 6 月:大聲展,北京,中國
2005 年 5 月:大聲展,上海,中國
2004 年 10 月:Impakt Festical,烏特勒支,荷蘭
2004 年 10 月:1000 Revolutions a Second,根特,比利時
2004 年 10 月 :1000 Revolutions a Second,布魯塞爾,比利時
2004 年 10 月:Nuit Blanche,巴黎,法國
2003 年 11 月:北京聲納 2003,北京,中國
主要作品:
2013:
cicada,聲音裝置
waterfall,聲音裝置
simstim,聲音影像裝置
2012:
cicadas,iOS 軟體
Homepage,流覽器衝浪音樂: www.ayrtbh.net
2011:
DO NOT MICROWAVE,專輯。出版:Oxygen Absorber
2009:
Flicker,專輯。出版:POST-CONCRETE
An Anthology of Noise & Electronic Music, Vol. 4,合輯。出版:SUB ROSA
The Klone Concerts,專輯。出版:POST-CONCRETE
2008:
昆蟲,專輯。出版:POST-CONCRETE
2006:
平行宇宙,專輯。出版:POST-CONCRETE
攔愁山,專輯。出版:SUB ROSA
中國聲音前線,合輯。出版:POST-CONCRETE
§ LTY x 晟 | SHENG
LTY:
1988年生,台北藝術大學新媒體研究所,現為聲音藝術活動-失聲祭策展人之一。創作以音像為始,對於生命狀態意義的追尋。近年來因大量接觸聲響表演後也開始了個人的演出計劃,嘗試自製手工類比噪音物件。
晟 | SHENG:
失聲祭御用sound man
Sound Designer, Audio Post/Mixing Engineer, Bedroom Producer
著重於母語(普通話/閩南語)的Resampling(取樣調變)
融合Foley/Ambient/Field Recording/Test Tone/Traditional Instrument
企圖呈現出有別於主流英語/外語系電子音樂場景
藉以創造出屬於未來台灣/東方世界的電子聲響
§ RMBit 人民比特(杭州/台北)
http://weibo.com/3600138257。RMBit是由四位新興的新媒體藝術家(施政、王志鵬、翁巍、能火)於2013年7月組成的,在此之前四人已多次合作。作品方向主要以現場即興影音,程式生成聲音影像,社交媒體現象研究。概念方面重視大眾文化與新興科技之間的交叉點手段方面重視聲音與影像結合的實驗性。
演出經歷:
2014年:
1月:北京極客公園創新大會
2013年:
12月:杭州新比特媒體藝術節
10月:上海聲納:中國聲音藝術大展
代表作:
「@」作品概念簡述:http://vimeo.com/79776396
這是RMBit正式成立以來第一次大型公開演出(中國聲音大展,上海聲納http://sndart.com/2013sh/),因此我們決定直接處理當前最尖銳的話題,「社交媒體&網絡訊息」。作品命題為「@」,我們認為「@」是對web2.0後所產生的一系列現象最好的一個概括。(關於@的進一步解釋:「@」的中文解釋可能是「來看我!」,所以我們有時候會在有些情況下@一些人,但其實我們每發一條微博,心中希望的就是讓所有人看到。「@」是一個出口也是個入口。「@」代表了一個希望,當我們@人家以後,我們就開始期待那個被@的人的回復,但「@」同時也是暴力的,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過一句話「我@你了你怎麼不回我」,不管我們情不情願,「@」總會衝到我們眼前,把我們拖到另一個地方,然後逼著我們做出反應。)「@」本應是一個訊息之間的友善橋樑,連接著生產者與接收者,但現已氾濫成災。「@」乘載了生產者想被看到的欲望,也綁架了觀看者的選擇意志。就像我們作品內容一樣,前半段我們用介面的形式來呈現一種理性的觀看,直到最後所有訊息已雜亂不堪。
作品時常約15分鐘,分為5個段落:
1. 媒體掃描
2. 訊號獲取
3. 觀看與聆聽
4. 交織
5. 變形
技術簡述:我們利用程式自動抓取資料以及主觀手動採集的方式,大量獲取了當前國內外主流社交媒體(微博,人人,啪啪,微信,facebook,google+,vine,Twitter…..)上的訊息,圖像,影像,聲音,文字。在將其進行竄改,拼接(這邊使用到很多軟體與程式設計的技術,如:MAX/MSP,QuartzComposer,Live,object c….),四台電腦再形成一個小局部區域互相傳送這些訊號,以巨量的感官衝擊展現社會集體創作的宏觀大資料容貌。
「Code: E」作品概念簡述:https://vimeo.com/83065349
「Code: E」是以發動機作為主要元素的影音作品。視覺上,將三維空間中的任何一個地方變成潛在的視角,隨著發動機從分解到組裝的過程,觀眾的視覺隨著聲音的變化由VJ進行即時調試,意在體現從破碎到組裝過程中的失重感、能量感、速度與穿越感以及永動的抽象意味。
::活動資訊::
名稱:Cyplosion++ ──2014 王長存與 RMBit 台北演出
時間:11/23 (日) 20:00
地點:The WALL(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200號B1)
票價:現場 600 元,預售 500 元(華娛線上售票)
演出:謝仲其、王長存(杭州)、LTY x 晟 | SHENG、RMBit(杭州)
Sold Out
Order Time 11-15 to 11-23
現場購票需為600元
© blink.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