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一年,英文家教系列因為開發了新的市場得以回歸,去年三月分享過英文家教小孩篇,後來也陸續分享了會話課程聊聊,和一些英文書信寫作步驟、技巧的文章。回台後除了延續先前在文章中聊過的「澳式線上教學」,將更多的心力放在輔導中學生英文考試和增進更實用的語言能力(簡單來說就是繼續不務正業投入教育產業的懷抱),當然啦,花了那麼多時間腦力讀商學院也不能荒廢,針對商用英語選書(面試、電郵、簡報等)的部分,也根據需求和書本的適用方向挑選了幾本值得推薦的,往後有機會再寫文聊。
這篇會以兩個大方向去聊(先說補坑版,再聊奠基板,最後分享一些上課備課時的細節)
1/ 傳統補救法(要成績補成績、要檢定補檢定)
第一種是最常見的,主要原因是家長會找老師來多半是「發現有坑」不補不行,或是學校及團體補習課程的進度不能符合學生需求等狀況(再不然就是家長經濟背景相對強大)。這個時候家教老師的功能會比較像上藥縫補,例如:檢討考卷、帶領做題、複習課本或特定文法。這樣的方式對於二至三年級的學生確實會有機會提升成績,因為在講解題目的過程中不只是「訂正」,更是強化記憶和提供做題技巧的好時機,透過引導學生去重新審視題目,也讓他們知道往後再遇到相似的題目如何去判斷。
(步驟:朗讀題目 – 口說咬字訓練+強化記憶、畫出「關鍵字」- 判讀題目要問什麼,哪個字是線索、選擇答案 – 不能直接選出正確的就引導學生刪去「相對錯誤者」、其他答案的意思或同義反義字相關片語(單字)、錯在哪(文法)。)若是遇上「單字題」,我一般會筆記一下,再講個三四題後隨機抽查前面講解過的。基本上我會更願意花多一點時間去檢討各個題目(*寫對的題目不一定孩子都會,還是可以透過判斷難易度伺機抽考,上課時要有一定程度的不可測才能知道學生到底有沒有專心,是不是真會),徹底利用整個題目的內容去建立作答的字庫和語感。
教材:學生自備考卷(常常都是家長會要求)、考古題 5-10 份(一到三年級都適用,反正終究要面對)、英檢/多益/閱測題本題目。每節課抽一些時間了解學生在考試時遇到哪些難處(是單字難、文法難、文意難、沒耐心?),多半能增進效率,或是有些孩子互動久了會主動提出課堂或考試時有哪些部分比較困難,也可以針對那些內容去講課(甚至預習)。對於前面提到「特定文法」,若手邊沒有合適資料一般會跟學生說,我回去準備講義,下次完整講解(並在下次上課前就發檔案給家長,一方面讓孩子預習,另一方面讓家長覺得你有點認真)。
另外,我上課的原則是無論課內內容有多少,一定要挪出 15-20 分鐘講解一篇「小孩自選或針對孩子興趣挑選主題」的雜誌文章(通常會帶個三到四本去學生家),畢竟學習語言最大的動機就是「喜歡」,唯有讓枯燥和壓力的「科目」變得可愛一點點,才有可能提升學習的意願乃至效果。
上課工具:iPad(+pencil,比較小的孩子偶爾讓他們在平板上拼寫或答題,讓他們專注(特別是一對二時),反正比寫在紙上好玩,真的有字忘記意思了也能查,感覺會比查手機好一點 xd)、便利貼(強迫學生動手寫筆記,就算下課要丟掉也沒關係,就是要動筆增加記憶力)。
*額外提醒:身為一位中學老師,一定要去了解國高中生升學考試的考題(像是高中有考翻譯作文、之前國中有考聽力等),在輔導學生的同時若是注意到他某些領域「可能有坑」也要即時檢測並討論補救,否則幾個洞補了半天,成績還是被其他段落偷光。準確來說英文是相對沒有範圍的科目(它就是語言啊硬要把人家算成一科),所以方方面面平均提升比單一領域(如:文法單字克漏字等)很強還重要!
*補英檢多益對於老師和孩子來說都是無聊且相對辛苦的(憑良心說太早考都是浪費錢而且不真的能反映出英語實力,但大部分家長很在意這個),請務必詢問清楚過去的考試經驗、結果、下次考試種類與目標分數等,再擬定合理的「作戰策略」。
2/ 自由奠基法(拋開學校進度、重視聽說讀寫四環節)
比起傳統補救法,自由奠基法多半更能貼近「理想」,也就是老師覺得該怎麼教就怎麼教,把孩子當作是一張還很白淨的紙張,循序漸進安排聽說讀寫訓練。以中學來說最適合的年齡是國一國二或高一(越小開始效果越好),相對來說考試壓力沒那麼緊急,腦袋裡的框架也比較少(因人而異,也因家長的訴求而異)。
這種教學法短期內能看到的成績改變幅度比較小,但以長跑的角度來看,因為不那麼無聊或限縮,孩子對於學習語言的熱情比較能維持,甚至增加,長時間將「基礎」奠定好也有助於未來推高單字量和文法複雜度時應對,比較破洞補坑更能真正學好一門「語言」,而非僅是科目。
教材選擇:1/ 短篇小說或故事(如大家熟悉的Magic Tree House,由於大部分孩子都熟悉故事內容,使用全英文書籍訓練閱讀和口說時能有更多的QA互動)、2/ 雜誌文章(不要一本拿起來從第一篇讀到最後一篇,只挑「喜歡的」,遇到實用的單字要適時補充整個「單字家族」,如:economy/economic/economist/economics/economical … 延伸到 economy class/business class/premium economy ,再視學生程度和興趣延伸到 recession/inflation/exchange rate 等關聯字)、3/ 用「英文」教不同的科目,比如用英文講歷史、地理、數學等內容,因為小孩已經熟悉中文版,再用英文講解一次,便能將某些字詞的「英文版」也種在腦海裡、4/ 活用電腦及平板等資源:錄影(讓孩子練習表達,也聽一聽自己的口音語調有什麼需要調整的); 製作 ppt(有時間的話不要只是幫孩子把講義製作好,而是帶著他們做自己的筆記,學會抓重點甚至為之後上台報告做準備)。
這個教法最大的困境在於,孩子和家長會認為「學校不會考」,因此老師要創造出課程的價值和動力就會更耗費心力,很多人都誤以為教考卷課本比較辛苦,個人覺得恰好相反,講解考卷是最簡單的,從無到有製造出一台車比較困難,還是修理一個指示燈保險桿比較難,一比較就知道了嘛。
*訓練聽和說的時候會隨機抽取一段時間 5-10 分鐘變成「全英文模式」,只跟學生講英文,回答也只接受英文的,不會說就「強迫形容」,進入與外師對話的模擬情境,久而久之孩子自然會發現,我做得到!也就沒那麼排斥或害怕。
3/ 其他細節聊聊:
其中當然有優秀聰明的學生,但現實是能教到乖的、大致聽得懂的就很感謝上帝了,難免會遇到一些(爸媽比學生還有動機的)學生,所以千萬要好好訓練情商。之所以要請個人或雙人班老師,目的就是為了能「客製化」學習內容,所以老師自己的彈性要有,固然需要列有原則,也要適時應對「例外」情況。
這段是分享給(準)老師,更是分享給家長的,老師的價值絕對不僅僅是「在場」的這一節課,還要包含備課、回覆家長Line、交通時間風險等,所以不要以爲付了錢的就是老大,嚴格來說台灣對於家教老師的薪資看似優渥(比起其他計時工資),實則還有許多被忽略的「實際工時」沒有被賦予價值,跟其他國家願意支付的鐘點比起來更是,有點實惠啊。想要請到會甘心認真教孩子的老師,就請附出相對應的價格,老師們也別為了搶案子打壞行情,降價不一定會讓你變得比較吸引人,但一定會殃及整個產業的價值。
大部分新手老師教學的時候用的都是「我以前怎麼讀」,但是!如果他們會讀就不用請老師了啊(這篇各種誠實),所以若是覺得教的方法不太管用也不必太沮喪甚至想放棄(第一節課會沮喪是正常的,更精準的說是傻眼,好的壞的都有可能),多試幾招,課本不好用就換題目,題目太無聊換雜誌,偶爾穿插個一兩段YT全英影片也不錯啊,目前還沒遇到孩子說不喜歡的,每個教材和教法都是一次「實驗」,如果嘗試了二十招都沒用的話,就摸著良心退件(不要以為這個最簡單,曾經遇過想退件家長還拜託別退的,沒進步也沒關係,請讓他繼續「碰到」英文),或是蓋住良心,想著五斗米把死馬當活馬醫吧 xd
【家教聊聊】
國高中英文家教課 教材教法教學心得分享 開始當家教前先想清楚該怎麼做吧
歡迎聯繫指教/詢問英文教學相關事項 ❤️
森林文章總覽 Follow IG:juliakyyang
email contact:juliaelaineyang@gmail.com
本文章發表於:工作。實習。打工心得
© blink.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