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rry 認為大學的經歷對工作面試具有明顯影響。在大學新鮮人沒有工作經歷的情況下,企業只能參考他在學業或社團經歷的成就,並透過社團經歷去判斷面試者有無企業所需的能力。因此他認為大學時期,學生必須不斷往外走:去玩社團、擴大自己的視野,除了累積多樣化經驗,更能在摸索過程發現自己到底喜歡。
很多人會對「第一份工作如何尋找」表示疑惑。根據市調公司研究,僅有 36% 的人對自己的工作抱有熱情。然而 Jerry 提到「選擇自己熱衷的職業是很重要的」,否則當工作的目的只剩下賺錢時,只會越做越累,甚至沒有動力持續下去。
「那要怎麼知道自己適合什麼?」Jerry 給了我們秘訣。首先,必須要勇於嘗試,唯有嘗試後才能知道自己適不適合這份工作。在嘗試的同時,重要的是必須配有一套進場、自我驗證、停損出場的策略。他強調時間是職涯發展上最重要的資源之一,因為一旦流逝了就不會再回來。因此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嘗試、驗證與發展適合自己的職務和職涯方向,確認不適合自己後及時停損,透過離職,或是轉換部門、公司,甚至是產業來開啟新一輪的嘗試。
1. 列出自己的興趣清單。
Jerry 點出動力源自於興趣,並且建議我們從自己經常留意的、願意主動學習的事情中找尋自己的興趣。Jerry 甚至開玩笑地說他想要開一間餐廳,因為那樣他就能大吃大喝了。
2. 按照感興趣的順序,從高到低排序下來。
他告訴我們華倫巴菲特的 25-5 法則 :寫出 25 個有興趣的事務,把前 5 名圈出來後,傾注一生的時間在真的感興趣的這 5 項喜好上。
3. 列出現階段會影響自己的因素。
舉凡經濟因素、時間成本等等。Jerry 也與我們分享自己現在正面臨家庭、伴侶等不同的因素影響,更提到了自己的親身經歷:由於放不下父親而選擇留在台灣而非出國闖蕩。
4. 擬定一套專屬自己的職涯策略。
Jerry 認為接觸並開始嘗試自己感興趣的項目,首先要先找到切入點,像是欽點你的人脈、打聽相關的部門或是積極尋找嘗試的機會與場合。他也期許我們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去嘗試,驗證與發展。
Jerry 覺得專業力的培養在於每天不斷地成長。每天只要成長 1%,一年後的自己就會比現在優秀許多。他像我們推薦了《原子習慣》這本書,並強調所有的事情都不可能一蹴可及,必須靠每天不斷地累積以及時間的發酵,成果才得以顯現。Jerry 更引用了巨石強森的名言:「今天付出別人所做不到的努力,明天就能收穫別人所得不到的成功。」強調透過自律,我們能培養出更健康和堅強的心靈。
1. 設定目標、確立方向
2. 建立系統;拆解大目標為小任務
3. 專注於完成各階段的小任務,而非追求立竿見影
4. 堅守原則,也是當給與自己獎勵
5. 謹記複利的力量,讓時間把成效與差距漸漸建立完備
Jerry 點出職涯就像是投資,自己擬定並創造風險管理策略過程必定是辛苦的,因此他也說透過適當的休息來放鬆自己是必須的,不必一直苦苦撐著,不過 Jerry 也建議我們必須時常檢視自己、反問自己為什麼自己要做這件事,以避免迷失了方向。
「即使職涯路上充滿荊棘,只要某天當你猛然發現自己已經達到目標時,一切就會值得了!」是 Jerry 最後給我們的勉勵。
這次非常高興能夠與 XChange 合作舉辦職涯分享會,也非常感謝 Jerry 的分享,讓我們獲益良多!對職崖策略的規劃更有不同的認識。
© 摩佩科技。專屬學生的行動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