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g Rong Ke 柯長榮 / 知名IC設計公司 深度學習資料科學家
非資工或資管本科,求學過程中也鮮少寫程式,理工科碩士畢業後,經歷過半導體製程整合、面板研發、封測模擬、專利工程師、iOS App開發等不同領域之後,發覺喜好及自身優勢還是在於演算法,於2016年正式轉職機器學習/深度學習/電腦視覺領域至今。
靠著自學,經過四年多的快速成長及跳槽,目前於美股上市IC設計公司擔任深度學習資料科學家,主要協助開發 Deep learning accelerator (AI ASIC) 及在搭載自家晶片的 edge 裝置上實作模型。
職涯經歷
物理系學碩畢業,工作前五年的探索期嘗試了半導體、面板、專利、軟體、ios app(全端;前端+後端);後五年確定方向,朝算法、機器學習、深度學習深耕。
轉職軟體工程師的戰略
1. 小心你的願望(擔任軟體工程師的缺點)
2. 地區與產業決定薪資上下限
IC Disigner:1M-3M
System:0.7M-1.5M
Software:0.5M-1.3M
3. 個人條件以及可槓桿的技能
4. 第一份工作就是你的學校(研究所)
5. Demo!!
6. 跳槽是快速提升薪資的路徑
7. 護城河(持續學習):讓自己免於被淘汰的防線
8. 個人即IP,把自己當作一家公司經營
結論
Q&A
長榮:找到自己的護城河(技術上的)。課程或教科書上的技術就不是護城河,要自己找到書上沒有的。可以參與公開社群,讓你的名字在技術圈中(PyCON等)廣為人知,或是參加私下線下聚會。
柏融:以前端來講,現成工具已經太多,都可以找到現成套件,若想深入能力,不能一直套用別人的東西,可以用別人的東西當範本,有自己開源的專案讓別人使用。
長榮:當然是好事,但還是看個性善不善長,管理職是夾心餅乾。晉升分兩種,分管理職和技術升等的路線。
柏融:要在大公司才會分兩個路線,以我的了解,在網頁開發領域最終還是要掌握專案時程、分派任務。如果想要薪水再往上還是會碰到管理職。
長榮:去改別人的 Demo (Github),修課拿證書,軟體工程師相較其他職業找工作相對有標準。
柏融:找工作有標準,作品到哪個水準大家都看的到。
長榮:看個性,我通常會找最通用的(當年度最賺錢的),比如Linux Ubuntu , Vscode, Python, C/C++等。如果發現趨勢就去學,但也要看自己興趣。
柏融:一樣看自己對哪個部分有興趣,求廣的話就是無底洞,單就求職的話都會先求深再求廣。先讓別人看到,在工作中再學。最流行的東西學了之後至少能保證兩到三年內大家還是用這個。
長榮:一樣是要找到自己的護城河,挑選有獨特的產品的公司,才會有獨特的Domain Knowledge。挑公司決定你的護城河和獨門技術。資料這塊要脫離junior狀態主要看流程熟練度。
柏融:前端套件太多,不能只限於別人的套件。可以嘗試做延伸到伺服器server的服務,讓前端不只剩餘畫面。
長榮:在資料領域,資深的價值建立在經驗,如何使之與公司產品具體相關。
柏融:沒有停止學習的一天,技術能力上變得更強。沒辦法別人擋掉只能把自己變更好。
長榮:跑一趟天瓏。新手常會犯圖書館毛病,記得選一本書把他看完,看完再選下一本,不要一次看很多本但都看不完。
柏融:天龍和天瓏不一樣,兩間在隔壁,一間是賣簡體書的,一間是賣電腦書的,我以前還跑錯家XDD若已經能閱讀官方文件的話可以直接看官方文件。
長榮:9-10點上班,不管工作再忙,做公司相關對進度有幫助的事就是8小時,其他時間拿去Input(跟工作相關但跟進度無關),試一下在上班時做Input的事,但要記得還是要跟公司有關,這樣在老闆問的時候有理由說。
工作安排就看公司,麻煩一點就整天開會,要盡量避免這件事。
柏融:認同長榮,每天有學東西真的進步很快。但重點是有時事情很多就很容易想把進度先完成。
長榮:跟景氣有關,找工作是社會行為,看自己跟社會如何連接;也跟技術也有關,看會這項技術的人有多少。現在因為疫情當然就比較難找。
柏融:找工作不難但看要找到怎樣的工作。
長榮:會被歧視。「你不是資工領域背景為甚麼你會來做寫程式的工作?」若能好好回答,也能交出Github,現場跟他討論一下問題就很好找工作了。即使有基本的東西。還是要有心理準備,不要太在意。
柏融:以前端來講不會明顯被歧視,主要是看作品。被歧視的原因主要是來自能力上的不足而非是否為本科系。
長榮:還是可以去,但現在有點變質,若要付學費的話CP值有點低(免費的再去),弱勢線上學習的就不要。
詳細活動內容,請參考:跨領域成長:非資工背景如何成為軟體工程師?
© 摩佩科技。專屬學生的行動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