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人生中,從來沒有做超過一年以後的打算。而大學申請到中國交換念書,就是其中一個例外。而且還去了超級內陸又超偏遠的中國四川。
至於為什麼會選擇四川大學,有個超簡單的理由:因為我想去西藏!
多數的旅行團如果要去西藏,大半都會從四川進藏。而四川除了熊貓以外,還有非常多的少數民族,特別是藏族!著名的色達、九寨溝等,其實都是藏族自治州中的觀光景區。除此之外,四川大學雖然偏遠,但也是唯一提供獎學金的交換學校。再者,四川大學雖然對於台灣人而言有些陌生,但其實創校於1896的川大,是一間兼備文、理、工、農、醫、法、商、藝術等系所的中國985、211工程大學,任何你想的到的科系它都有,任何你想的到的少數民族,它也都有。
兼容著城市的現代化與雜揉各種少數民族風情的原始純樸,這樣迷人的西南最高學府,就是四川大學。
由於這是一篇引文,所以我並不會在本篇談到太多細節,但是在這個系列的後續分享中,我會提到我在四川成都、重慶、西安、西藏、新疆、內蒙古、蘇杭、上海以及四川各地景點和藏區如稻城亞丁、色達等的旅遊記趣,以及在川大的種種上課心得,還有,最酷的,我覺得全川大的台灣交換生只有我做到的,那就是參與川大文化行者的支教活動(類似於川大的偏鄉服務社),跟十五個來自各省分、各科系的中國人,在還沒被開發成觀光景點的樸實藏區,與藏族人密切互動、參與當地節日、穿藏袍、吃糌粑等,在當地待近一個月的生活紀錄。
也許看到這,會有人想說,為什麼只是去交換半年,妳可以去這麼多地方?妳是不是花很多錢?妳到底有沒有好好讀書?
雖然在半年內橫跨大半個中國,但是我並沒有花很多錢,因為我知道一旦旅途太舒適,就會減少去的地方。所以儘管去了這麼多地方,我的花費依然控十萬台幣上下,而且最主要的花費,全都在交通費上。至於修課的部分,秉持著喜歡少數民族的初衷,我修了很多關於少數民族的課程,比如基礎藏語、射箭、藏傳佛教史、滿語等等。除此以外,因為川大位處內陸,是個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以及種種歷史因素,使得川大圖書館有非常多談論少數民族的書籍,甚至也有不少中國立場的歷史詮釋,從中國人的角度看台灣,其實很有趣。期待之後可以慢慢跟大家分享。
但為什麼關鍵字是「川山月領人民幣」呢?川是川大,川山越嶺是因為我去了很多高海拔地區,但月領人民幣,是因為川大提供給每個來交換的台灣交換生,2000-3000人民幣的獎學金,不用另外申請,只要確定收到川大的錄取通知以後,就代表你有這筆獎學金可以領,但是實際情況還是依照申請當時的情況而定。
另外,也由於我們學校和川大是姐妹校的關係,所以我的住宿費全免,等於又省了2000人民幣。不過前面提到了獎學金,是在靠近學期末的時候才會一次發放,所以真的就是只有一個月領一次。
好的,以上就是本篇引文要介紹的內容,如果你對我接下來的分享有興趣或者有任何好奇,歡迎留言或是訂閱我。
© blink.com.tw
2 則回應
匿名
2020-05-04 17:23 #1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20-05-05 15:19 #2
鼓勵了作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