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37天。周末接到Blink小編發來特別企劃邀約,主要針對我在大陸工作、互聯網趨勢和求學經歷提問,正好原本就準備發相關的文章所以飛快的寫完内容,卻盯著在標題欄不斷閃爍的浮標發愣,再度讓原本快問快答的模式變成了快問慢答。
這時想起了我在Blink的第一篇文章:大陸實習跟你想的很不一樣。記得去年在尋找靈感時搜了「大陸實習」,想看看其他人都怎麽寫,發現這篇竟然吃到這個關鍵字的前三!除了讚嘆Blink SEO做的挺好,也開始思考如果文章有機會被那麽多人看到,在下筆的時候更爲謹慎。
因此重新調整文章成上下篇,上篇寫互聯網工作、大陸求職體驗分享,下篇以在校個人成長爲主,把想分享的事情寫完整,讓想進入這個領域的學弟妹能看見互聯網工作真實的樣貌,以及解決求學當中可能遇到的困惑。
-------------------------------------------------------------------
1.在【這才是中國工作的樣子:第一點99%的人都誤會!】這篇文章中,提到中國互聯網已經進入寒冬且競爭仍十分激烈,你還會建議網路產業的畢業生往對岸發展嗎?
當初會寫這篇,是周遭許多朋友聽說我要去騰訊工作通常都會說:真羡慕,薪資肯定很高吧!寫了這麽多文章最常被私信的也是互聯網工資多高,但去互聯網工作從來都不應該只考慮高薪。
我幾乎天天都能近距離和大陸最火的明星接觸,擁有各大互聯網公司的大牛人脈,也因爲參與重要項目獲得公司級別的營銷獎項;但我曾在晚上十一點蹲在早已關門的演唱會門口寫文案,在準備睡覺時又因爲視頻網站崩了做危機公關到凌晨兩點,在零下十二度沒有暖氣的場地做活動久站近八小時。這些都不是特例,更不用説支撐公司基礎的碼農們了。
「什麽是你就算做的很辛苦也很開心的事情?」如果沒有想好自己究竟喜歡什麽、想做什麽、目標爲何,到哪都是寒冬。
(圖片來源:網路表情包)
***************
2.大陸互聯網產業在過去有所謂的「黃金十年」,至今成長速度漸漸趨緩,作為第一線的網路產業工作者是否有感覺到明顯的差異?
互聯網走下坡約是15年底就有徵兆,只是18年碰巧遇上政策限制讓一切雪上加霜,大環境整體走勢一直都不明朗,今天正火的產品可能明天就成過街老鼠,像是換臉軟件ZAO卻因踩踏用戶隱私底線銷聲匿跡;一直緊咬互聯網模式的瑞幸咖啡,槽點滿滿的運營方式一夕爆發歸零。
作爲大陸第一的視頻網站,每年都依然虧損一個億以上,靠著其他產品支持得以生存。雖然都是以甲方的身份居於高位,騰訊對於賠錢的事終究是無法給出太大力度的支持,内部紅頭文件幾乎每天都在做組織架構整改汰換或整合不賺錢的業務,去年年底還搞了中級幹部換血,熟悉騰訊的人都知道,在騰訊做產品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做市場卻很苦逼,在不斷縮小的預算下還要維持一樣的市場聲量,對我們來說真的越來越難。
大家也可以先看看互聯網崗位透視:產品/運營/市場部都在做什麼?瞭解一下互聯網工作。
(圖片來源:網路表情包)
***************
3.17年你曾寫過一篇文章【大陸實習跟你想的很不一樣】引起廣大迴響,想問現在的你還認同這篇的內容嗎?在這幾年中又有什麼對於「在大陸工作」的想法轉變?
那年大二正是看啥都新鮮的年紀,確實文中有幾個點我現在不認同(唯一不變的應該是話癆...):
1.關於「大陸未來經濟發展」:答案顯而易見,大陸早已經不存在早年的高GDP成長,但以求職的角度來看,我們應該關注的是不同領域的職業在大陸會有不一樣的起點和待遇。舉例來説,文創人才的稀缺性,近年來漸流行的動漫影視化、電競周邊、虛擬偶像等,都需要相關人才。
2.關於「是否適合在外地工作」:趁年輕勇敢一次是我當時給出的解答,但現在的我會建議不要有勇無謀。除了基礎條件的考慮,還應該想想適配性、抗壓性等等更現實卻也更貼近自己的問題。假如你是心理素質沒那麽堅强的人,被迫放進一個快節奏的環境,你做不久就會天天想著換工作,導致掉進現有的工作做不好、想找新工作沒時間準備的惡行循環,反而浪費時間。
(圖片來源:網路表情包)
***************
4.根據你曾在台灣與大陸工作的經驗,想請問兩地之間人才,一起工作時,認為最大的工作方式差異在哪裡?
關於很多人都會討論「大陸人是否比較具備狼性」,我在深度接觸後,我認爲大陸人不是比較具備狼性,因爲狼性應該是指享受競爭且越有挑戰性越興奮,他們確切來説是「不喜歡輸」,不想輸給別人更不能接受輸給自己。像是擠地鐵這件事,因爲「憑什麽我就得搭下一班」的情緒爭先恐後,其實並不一定是着急上班,就只是不想損失自己成就別人;我同事也曾説過互聯網人「從不認輸」,就算嘴上說好累也會因爲「憑什麽我會做的比他差」的念頭督促自己多加幾小時班。
相較來説,台灣人最好的品質是「謙虛」,也是考核時領導給我的點評之一。在和台灣人工作的經驗當中,基本上都是一派和氣且同事間會相互請教,更加重視團隊成就而非個人主義,有些新創公司的年輕老闆們就算身爲領導也樂於傾聽批評。
台灣人和大陸人共同工作時,最明顯的差異就在對項目的處理態度,通常大陸人具備獨自完成大項目的擔當,對於執行方式也很靈活,但形式上喜歡套用「已經成功過的方法」來達到快速複製;台灣人則會將大項目切成多個功能給不同人負責,注重項目的最終呈現以及架構,但對於規章制度過於謹慎,而且普遍「不會直接指出同事的問題」導致項目容易拖沓。
想學職場溝通?騰訊人分享「 這三個技巧」做好職場溝通 强烈建議職場萌新們閲讀喲。
(圖片來源:網路表情包)
***************
5.台灣人在大陸工作,升遷機會高嗎?還是會有隱形天花板呢?
回答前分享一下我鵝廠和貓廠的考核制度:
(a)鵝廠
每半年進行一次針對KPI考核,分爲一至五星由直接上級考核,員工與管理階層考核方式略有不同,連續兩次考核一星則强制離職,考核優良則可獲得晉升職級,部分部門需述職(類似將你半年來做了啥寫PPT匯報)。
(b)貓厰
分爲價值觀+績效考核,前者是工作態度、後者是KPI,以「3(30%的員工評為「最好」)、6(60%的人為「一般水平」)、1(10%的一定會被評為「較差」)」貫徹考核制度,分爲3至5分,連續兩次考核為末位10%强制離職,考核達3.75可獲得晉級資格。
台灣人的晉升在大型互聯網企業中基本和大陸人一致,按照規定和流程職級要上升不難,但要晉到管理層級的天花板其實已經超出地域問題,多取決於你的背景人脈或資源,這也不限於大陸,而是全世界各種類型的公司都可能有的問題,只是大公司制度僵固已久更容易出現。
除了升遷問題,更多在中國會遇到的問題這篇都幫你解決【Q&A懶人包】。
(圖片來源:網路表情包)
-------------------------------------------------------------------
下篇準備和大家聊聊求學階段的實習、學業規劃分享。有空也來粉專找我聊天吧~
© 摩佩科技。專屬學生的行動幫手
14 則回應
2020-04-07 22:41 #1
忠實小粉絲未看完先留言XD
大大的文章從以前到現在都很用心~~~
4
匿名
2020-04-07 22:43 #2
第一段寫工作狀況那邊有點驚訝到...真是辛苦了
敲碗等下篇!
4
2020-04-07 22:47 #3
是金子到哪都會發光✨
3
匿名
2020-04-07 22:53 #4
37是學長還是學姐這件事其實我也很想知道(•̀ω•́ )
1
匿名
2020-04-07 23:58 #5
鼓勵了作者
0
2020-04-08 10:00 #6
#1->謝謝小粉絲的誇獎
#2->寫完這段眼角都有點濕濕的(誤)
#3->謝謝你!
#4->突然想到一句話:這麽可愛一定是男孩紙
0
匿名
2020-04-08 11:04 #7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20-04-10 01:11 #8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20-04-10 01:28 #9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20-04-13 01:40 #10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20-04-15 16:50 #11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20-04-16 14:20 #12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20-04-21 02:14 #13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20-05-02 23:36 #14
鼓勵了作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