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地鐵上那些人擠人,或是走在大廈叢林中卻還在定位自己的時刻都深深的體驗著這樣的感受。題外話,幾個禮拜在電腦前看奧迪車款以及其他競價車款的我,搞得都有一個未來 買車的憧憬在(笑。
在北京常常看到路邊一排單車,偶爾也會看到公司附近的上班族騎乘單車到自己的公司樓下停放,價格算便宜(1元/半小时)。有次同事跟我說:你應該有聽過中國新四大發明是高鐵、移動支付、共享單車以及網購,不過共享單車這塊已經不太行了。
詢問她當初共享單車主打的slogan是什麼,她說:上班族的最後一里路。聽起來還挺有邏輯的,畢竟誰也不想在北京這大熱天下走到公司或是到家。而那個從地鐵站到目的地的最後一哩就成了共享單車的商機。
然而,看似有對上目前市場的「痛點」,卻沒有想像中的順利。在悟空單車宣布破產後,小藍、酷騎單車等多家業者,也陸續宣告退出市場,目前比較有規模的也只剩摩拜、ofo兩家。最後一里路,連中國如此龐大的共享經濟市場都沒能順利撐過。
無法支撐共享經濟的原因太多,其中包含對外融資過程中因為客戶信用缺失導致P2P公司“跑路”的現象發生又或者當經營成本持續提高,融資因供應不穩或供應不上,導致資金斷裂。同時,單車狀況出問題卻沒有及時維修,導致評價越來越差,許多人寧可用走的也不要一台台試。
然而,比起公共自行車,共享單車確實省去了繳納押金的困擾,但是試錯的時間風險對上班族來說卻是一大劣勢。(要是正要去上班,試一兩台沒辦法之後大概就不會使用了)上述的情況,很明顯的不是解決最後一哩,而是為最後一哩添了不少亂。
這禮拜因處理另一款汽車的案子,有機會和主管更近一步的了解奧迪在大陸的市場狀況。有趣的是,奧迪在這邊和其他進口品牌不太一樣,他被稱之為一汽大眾 奧迪,而其他品牌像是寶馬,則是寶馬中國。這就可以談到奧迪在銷售策略上的規劃,受到本部的限縮政策影響,因此真正由國外進口的奧迪車配額不多,大多在大陸進行組裝。有趣的是,因為組裝是在大陸,因此也成為了一種「國產」。
除了奧迪,像是特斯拉也有部分車款亦是國產,而這邊的國產都代表「在國內組裝生產和組裝」。藉中國自貿區的地理優勢,減少運輸時間和成本。而這個地理位置優勢,也推進了部分車款選擇在北京洽談廣告公司協助營銷(許多製造廠設置在北方),但嚴格來說還是一件進口產品。不過,透過這個可以看到車市場在中國的策略非常不同於台灣市場:車企透過建設獨資的工廠,成了外資車企進入中國市場的獨特方式。
而上面提到的限縮政策,促使奧迪本部討論部分車款生產的「必要性」。一汽大眾希望能說服奧迪持續製造allroad這系列的車款,但銷量並沒有奧迪認為的值得。因此,主管提出一個營銷的方向:將allroad系列定位一個明確的位置,也就是全路況旅行車,進兒去分析可能購買的用戶群體家庭收入以及年齡分佈,接著透過線上線下的實體活動去包裝和推廣allroad定位的一系列車款。
運用了奔馳汽車的例子 – 夢想家族系列車款。透過夢想家族舉辦的體驗活動,實體化可能成功的營銷模式給車企。每年,奔馳(在台灣稱:BENZ)在不同城市都會舉辦一天或是兩天一夜的夢想座駕體驗之旅。而這個活動每年也造成許多迴響,除了實體活動中一般的試駕體驗,更包含額外的課程和交流,像是前往小學做公益或是鮮花DIY的體驗。每年活動以「夢想」為主軸包裝,讓這系列深植成一個記憶點和憧憬。而這次allroad也建議進行一系列的車款包裝,變成一個專屬奧迪「 」的家族系列。
那天邱爸傳了個換日線的文章(無法找到連結,附上文章標題:北京大集團小主管,得學會的「炒人」技能)給我,說想讓我看看大公司的競爭思維。在看完文章的第一個想法,大概是我深刻感受到筆者的不甘心,似乎是他覺得90後在互聯產業的「資深元老」有正好搭上風潮的運氣成份在。不可否認,卻也認為有些偏頗還有點情緒化(笑,在我看來,互聯網的崛起也有許多是搭上風潮而運用的,也不見得就只是為了貼金也許更多是善用,但是個人的事我也不得而知。
第二個想法就與文章內容有直接的關係。一次次與朋友聊,了解到了職場上許多不同面向。來的第三個禮拜,還在不斷的調整和觀察。大多時候慌了就詢問身邊待過職場的好友(在此謝謝他們!),也從中慢慢找到與大陸主管相處的模式。剛好比較幸運可以讓我積極爭取,也透過交派任務中和主管的談話中學到了不少。
互聯網產業的公司若要說有名不外乎就那幾間,人們口中的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而在前幾年台灣人因為接觸新社群和連結較久,因此具備一定的優勢,更能快速地適應互聯網的千變萬化。然而,近幾年大陸互聯網產業也相較成熟,甚至連百度的成長都日漸趨緩,台灣人的優勢不如從前,因此更多時候要去思考的是自己為什麼進入互聯網產業以及自己能勝任的崗位。90後,因為從小就生長在一個過渡到社群的階段,更能去適應和投入這樣的轉變,面對多元的更新更能讓自己快速進入狀況做調整。
這是優勢,卻也是劣勢。能快速更新,卻也可能是跟風。在沒有基礎的完整建構下,事情轉變太快就容易導致思維也太淺。來大陸實習這趟,就像是當初和主管聊到的新媒體以及傳統媒體,新媒體就如現在的90後。挺有意思的,因為自己正處於這個階段,常常提醒和訓練自己去想「為什麼」。透過這三個字的可能解答去檢討自己缺乏什麼,或是有什麼樣更好的選擇以及想法
© 摩佩科技。專屬學生的行動幫手
2 則回應
匿名
2019-12-21 23:46 #1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19-12-23 02:20 #2
鼓勵了作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