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非業配或宣傳,單純是自身經驗分享與感想。而由於這次為第一屆實習生招募,往後如果公司還有舉辦類似招募活動,可能會有內容或流程上的更改。
(個人最終結果:到達決選第一階段但未能入選第二階段)
|招募流程簡介
1.各階段審核
書面審查→初選→決選第一階段→決選第二階段→正式錄取
2.各階段錄取人數
約400取100→100取20→20取12→12取6
3.各階段應徵者準備之資料/面試方式
書面審查階段(網路報名):
含公司規定規格之報名表一份、額外加分項目如自製小短片、作品集等等
報名表中較為特別的部分為指定填答項目中的「最能代表自己的一句話(十字以內)」,在此部分的呈現將會讓內部主管對應徵者產生直接、主觀的第一印象,他們會透過這句話來判斷應徵者是否可能具備行銷人的某些特質,以及鮮明的個人特色等。
書面審查通過後,會有後續的性向測驗以及問卷填答。
初選階段(總公司面試):
約100名初選入選者會在台北總公司進行團體面試,由各部門主管共11位主持。
面試者以8-10人為一小組進入會議室接受問答,問答為中文與英文共兩題,中問中答,英問英答。我遇到的題目分別是英文題「你最喜歡的動物是甚麼」跟中文題「你一生中最有趣的失敗經驗」,每題都各有1分鐘的作答時間,不須搶答而是以輪流的方式。
其他組別進入會議室時,主辦方安排了行銷課程、與副總的Q&A、其他趣味小活動提供其他面試者參與,填補等待時間的空白。
初選結果當天公布,並宣布四天後的決選題目與方式。
決選第一階段(總公司面試):
與初選相隔四天後,20名決選入選者再度進入台北總公司進行個人面試,同樣由部門主管主持。
決選第一階段題目為:「1分鐘英文自我介紹」與「9分鐘個人簡報」。其中較為特別的是簡報頁數上限為四頁,並不可在同一頁使用轉場或特效來呈現多個內容;簡報主題可以是曾完成過的專案、參加過的活動、個人經歷與故事等。
與初選相同,公司同樣提供給等待的面試者一些教育或專業課程。
決選第一階段結果當天公布,並在當天繼續進行決選第二階段。
決選第二階段(總公司面試):
由12位通過決選第一階段的面試者進入決選第二階段,進行面試官與面試者的十分鐘問答時間,題目由面試官任意決定,可能包含履歷上的一切內容或其他事項。
最終結果在一星期後公布,決定6位正式錄取的實習生進入台灣之星。
|面試心得
一直以來,台灣之星對抗其他三大家的策略便是從不同角度切入市場,以客戶服務為主,並以完整、活躍而多功能的行銷部門作為優勢,在電信市場上競爭,而這個實習生招募活動正是讓外界直接感受到台灣之星行銷部的良好運作,以及其行銷策略上的多樣性。
整個過程令人耳目一新,主辦方也營造出一個活潑開放的環境,讓不論是應徵者方或是主辦方都能自由交流和交換想法、友善的互動,整個活動流程只有兩個小可惜的地方:動線設計不流暢與時間安排。
透過這些交流我也認識了不少強者:有人曾揹著帳篷和睡袋徒步環島40多天,透過打工換餐、在公廁洗澡的方式,用雙腳感受整個台灣;有人在大學階段就創業,打入辦公室的點心市場;有人身經各大商業競賽的考驗和挑戰,談吐得宜,充滿理念。在決選階段中,我也有幸接受採訪,回答問題和分享一些想法、價值觀,也是我面對三台攝影機同時拍攝的初體驗。
儘管我沒能順利成為台灣之星的行銷實習生,我也沒從這趟旅程空手而返:在初選的課程中我聽了台灣之星的品牌故事,以及一位主管為何從服務18年的台灣大哥大轉至當初一片慘澹的台灣之星,他說「環境有多糟,舞台就有多大。」而這句話讓我感觸很深。
即便許多人眼中的社會環境對於新鮮人、求職者不友善,但這樣正是那句話應證的時候,在糟糕的環境中四處都有你能被看見的機會,只差你做好準備,而且從現在開始隨時做好準備,也希望未來有意要進入行銷領域的人才們要把握每一次踏上舞台的機會。
而且很多時候,糟糕的環境是自己造成的。
本文章發表於:工作。實習。打工心得
© 摩佩科技。專屬學生的行動幫手
3 則回應
匿名
2019-07-25 #1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19-07-28 #2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19-07-31 #3
鼓勵了作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