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筆者與人大的台生(就讀4年的學位生)進行交流後,他們也都表示,本地的中國學生,對於自己來自台灣感到非常好奇,特別是大一剛入學時。中國學生會跑來問台生各種關於台灣的問題,觀光、食物、娛樂、偶像劇等等(到了中國筆者才知道原來台灣偶像劇在中國的影響還挺大的),除了比較日常的問題外,比較敏感的政治議題當然也有。
政治議題,特別是在兩岸關係方面,一直都是中國與台灣之間難以迴避的話題,特別容易挑起敏感的神經。同時就讀政治系的筆者,實在也無法避免政治議題。
不論是在中國工作、攻讀學位或短期交換學生的人都可能有過這樣的經歷,在出發前家人不斷告誡自己,在中國不要隨便跟別人談起政治議題,特別是自己的政治立場。
但在中國就真的不能談到關於政治的話題嗎?筆者認為並非如此。但不可否認的是,由於雙方國情的不同,中國的政治環境不比台灣來的自由開放,因此在談論政治議題時,仍然有著許多的禁忌。
在開始這次的話題前,筆者想先談談在我在中國短期交換的一個想法,那就是:在台灣與中國之間,尤其是對雙方的人民而言,我們仍然互相不夠了解。
與13億的中國人口,在中國的台灣人占當中的比例相當低,其中大部分又聚集在幾個一線大城市中。也就是說,儘管兩岸關係議題打得再怎麼火熱,還是有相當比例的中國人連一個台灣人都沒見過,特別是在中西部開發較為落後的省分。
這些中國人鮮少有遇到台灣人的機會,他們所得到關於台灣的資訊,也都是來自官方的主流論述。對於台灣人也是相同,台灣媒體對於中國的報導,很大部分也都是官方立場的報導,鮮少是來自於中國人民的聲音。
回到原先的問題,筆者認為在中國還是能談政治方面的議題,但有兩點需要注意的地方:1. 是不是基於理性的討論,2.不必預設立場,但也要注意敏感問題。
(這兩點是筆者基於目前交換的校園經驗總結,因此帶有主觀想法)
在進行政治議題的討論時,很容易進入情緒性的指責,此時不但無法解決問題,更容易讓問題失焦。在中國的大學校園中,筆者認為比較能夠進行理性的討論,一來是經過高等教育的學生比較具有清晰的邏輯思考能力,二來在大學校園中兩岸的交流非常頻繁,對於台灣的認知比較不會侷限在官方立場的論述。
出了校園外,筆者其實不太建議隨便與不熟悉的人談論政治,特別是當有人知道你來自台灣是,總是會有人好奇你的政治立場。可能有人看過這個在中國青旅被公安搜查台灣國旗的故事,在這個中共滲透到社會各層面的國家,面對如此緊縮的政治環境,有時候不是遇到誰都可以理性地討論政治。
計程車的司機、旅店中彼此不相熟的遊客,當有人試圖跟你談論敏感議題,當你不願意違心地表明與自己相異的政治立場時,你就只能盡量模糊帶過,或直接離開拒絕討論。
我們都知道要改變一個人的立場非常的困難,討論立場性的問題也很難理性地溝通,不僅很難接續下面的討論,甚至不歡而散都有可能。
依照筆者的觀察,在大學校園中身邊的同學,對於台生都會盡量避免問到彼此的政治立場,一來是因為比較敏感,再來也是為了避免尷尬。
但是在進行討論時,也不必預先為對方設定立場,這樣反而會局限討論的空間。在大學那種鐵桿中共支持者可能比較沒有那麼多,但是如過遇到是學生黨員的,就還是盡量避免吧。
總結而言,在中國的大學校園中,對於政治討論的風氣相較於外面還是較為寬鬆,但是也無法跟台灣相比。在進行政治議題討論,或者有人好奇你的政治立場時,筆者建議還是提高警覺,不為別的,只為了安全。
---------------------------------------------------------------
© 摩佩科技。專屬學生的行動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