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50618/522399.htm
曾經都當過大學生的我們,一定多多少少會遇到分組報告,或是是專題小組作業……,這時候是要兄弟義氣一場,同甘共苦,還是選擇務實一點,投靠神人,又或著上了賊船,賠了夫人又折兵。
其實根據我的經驗來看,不論大大小小的報告,不會做的人就是不會做,就算你分配給他比較輕鬆的活,他都可以到最後才跟你說他做不出來,又或著背後有什麼天方夜譚的故事,導致她東西做不出來。
在大學最後的一年,我們系上都會有一個非常大的畢業專題,我們那一屆還請某高中三四個班級來聽,所以相對來說系上還是非常重視的,十個人一組(明眼人在這邊就可以知道,一定有很多肥缺),講白了真正有做事的就是4個人,然後其實我在大學就一直不明白一點,像這一種多人報告我們系上的傳統都是,報告的人不用做,他們只用等大家做好再報告,這樣的分工方式我其實很詬病,因為報告者不是產出者,變成他是將一個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傳遞出去,多少都會出現偏差。
再來是會分成資料蒐集組,排版組…….,我還是覺得這樣的分工非常奇怪,而且只要資料蒐集組東西不出來,就會造成日程延宕,所以到後來先將組員10人分為會準時交件與不會準時交件,然後再安排會準時交件的人(剩下6人),之後就是直接區分板塊,兩個人負責一個板塊,然後最後我來統整。
這也是前面三年被很多奇怪人雷過的經驗,在大二當組長的時候,我真的在評組員分數時想要把一個人評零分,但是右邊的小精靈說寬大為懷的心,憐憫他,同情他....愛護他,最後還是給他了70分,整份報告拖了3次,沒有一次交出來,有時間打工,然後最後是說媽媽生病要照顧她,我真的很想說你媽是你要交報告才生病,還是一開學就生病,這份報告一開學就分工了,期末驗收為何你要最後才做。(雖然我是不相信他媽生病,但是就算他媽真生病,我也覺得他不會沒時間做…..)
1 訂立明確的目標與時間(建議google表單,直接大家都看的到)
2 積極回應訊息的共識(不回應就當默認,沒有別的藉口)
3 當面討論 VS 線上開會(強迫他們記得這一件事情,並且有人非常重視)
4 組內分工與互評,讓每個人對自己負責(分數最直接,分數沒用就罰錢吧!!!)
但是我還是說你大學付出了這麼多,也會有回報的,如果用事後職業來看,我剛剛所謂那四位會做事的,目前進入的公司與薪水都比其他六位來的高,當然這不是絕對,但是有一句話,卻很真實。
過往回顧:
大學生賺錢想瘋了!!(那些年的辛酸史)
© 摩佩科技。專屬學生的行動幫手
3 則回應
匿名
2019-06-05 20:24 #1
感覺報告到最後朋友都會決裂.....
1
匿名
2019-06-11 21:39 #2
鼓勵了作者
0
2019-06-23 13:48 #3
小幫手提醒:舉頭望Elite,低頭玩賓果 佈告欄週報6/3-6/8 裡面有提到您的這篇文章喔!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