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大學,除了學習(念書),第二重要的當然是吃飯啊!
灣弟我雖然說不上學霸,也並非天天跑圖書館...但每天塞爆的課表可是會讓人很容易肚子餓的。
《前情提要》
請先觀賞以下影片:
影片摘要:
北京大學官方微博發布「舌尖上的北大」六分鐘短片,宣稱「在北京大學的食堂裡,你基本上可以找到任何你想吃的東西」
,盤點北大校內美食,由於拍攝唯美,台詞充滿文藝氣息,不少網民點讚。
「在北大不僅可以得到心靈的滿足,更可以一飽口福,晨練過後,就讓我們跟隨鏡頭,一起品味舌尖上的北大。」
影片開頭,一位靚麗的女生用流利的英語,開啟北大美食之旅。
該短片在微博和網路上發布後,博得一片讚聲。有網民留言,「為了康博思(北大一食堂名稱)我發奮努力上北大」。
「舌尖上的北大」走唯美路線,隨風飄動的樹葉,趴在地上曬太陽的慵懶的貓輪番出鏡;
在色調和鏡頭的組合運用下,學生日常食品,比如包子、麻辣香鍋等,都變得「高大上」了,色澤鮮亮,讓人垂涎欲滴。
短片將康博思食堂的雞腿飯評為北大最受歡迎的菜餚,表示由於限量供應,
學生需要排隊,「那些錯過雞腿飯的同學,往往會一整天都很失落」。
「舌尖上的北大」在對校內美食依次點評之餘,加入了心靈雞湯:
「其實美食有時候只是朋友相聚一堂的理由,對於北大學子來說,最重要的還是和誰一道分享美食」。
-----
首先,灣弟來到松林食堂。這裡可是每天都大排長龍,每次回到這用餐,都會想起兩年前就來北大當交換學生的日子。
因為當時住的宿舍步行過來只要3分鐘,所以無論晴雨、pm2.5超標與否,松林都是陪伴我北大生涯的最佳食堂。
《點評時間》滿分十分計算
豆奶:六分
喝起來跟豆漿很不一樣,也跟台灣市售豆奶不同。甜味比較重,但不會有過度濃郁的化工感。不過可能是太甜,也不能調糖分比例,所以無法喝出黃豆的原味,還是無糖永和豆漿大勝!
生煎包:六分
因為比較小,也少了飽滿湯汁,比起上海的小楊生煎包,略遜一籌。但面皮煎的還算恰到好處,不會過焦。餡料只有豬肉一種,但可惜不夠Q彈,也沒什麼鮮味。不過一口咬下,還是能襯托出面皮的Q勁。
皮蛋瘦肉粥:七分
雖然跟台灣夜市廣東粥攤位比起來用料沒那麼豐富,但這裡的皮蛋瘦肉粥調味較清淡,不會過於油膩(畢竟沒有加油條那些有的沒的)。作為早餐品嚐起來,有淡淡的清香也可以暖暖胃,粥中水與米的比例拿捏得當,非常清爽潤喉。
紫米粥:八分
微微的甜味,紫米口感有點像沒有煮到太軟爛的紅豆。一大口飲下,能感受到天然香醇的紫米穀香,與白米混雜的比例得宜,雖然不知道養不養生,但每次吃都覺得很暢快!
南瓜粥:九分
我是一個不太喜歡南瓜的人,但松林的南瓜粥會讓你對南瓜刮目相看!透過味蕾,重新接受這個萬聖節會出來作亂的食物。基本上整碗粥沒添加什麼糖,單靠煮軟呈絲狀的南瓜籤透處的自然甜味,便讓人一口又一口的把湯匙遞到嘴裡,每次都會忍不住喝兩碗,大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