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上Erfurter Hütte,小爬山到Geschöllkopf (2039m) 。
第二天大約8點起床,吃完小木屋準備的Buffet,我們大概9點半出發,一路上經過三個高標(Rofan Spitze, 2259m. Sagzahn, 2228m. Sonnwendjoch, 2224m),再往下走到Bayreuther Hütte(1600m,第二天要住的小木屋),抵達時已經差不多下午4點。在高標都有停下來吃東西。
第三天大約8點起床,隨便吃點自己帶的麵包後就下山,從9點半左右出發,走到快要下午兩點才到山腳下的公車站。
第一天約莫下午五點抵達Rofanbahn,覺得時間有點晚就搭了纜車上山,沒想到纜車三五分鐘就到Erfurter Hütte(晚上要住的小木屋)了!其實根本可以爬上去的。
在這裡我嚐到超道地的美食!
[gallery ids="4790,4789" columns="2" size="full"]Geschöllkopf (2039m) :為明天暖身!
晚飯後趁天還亮著,我們爬上Geschöllkopf (2039m),我只是穿個涼鞋而已,這個沒什麼難度。至高點的風颳著,真的越來越冷,好險帶了一兩瓶酒,直接在這裡解決掉,身子也開始暖和起來。
他們急忙向我解釋:「別誤會,一般爬山還是都喝水的!」
整個山頭上,經常會聽到鈴鐺聲,那是因為有牛羊在山裡奔跑!不過這不太意外,畢竟有牧場在這,做點放牧也是不為過啦。
另外一種想要分享的動物是:Marmot。
爬山的時候也常會看到地上有一些洞,這是被土撥鼠挖出來的!不過較正確的名稱應該是「旱獺(Marmot)」(松鼠科、旱獺屬),往下分還有十幾種物種,但我不知道我們看到的是哪一種。當你在山中聽到動物在「吹口哨」,那可能是旱獺在向同伴發出警告聲!然後大家都會趕快躲進洞裏。那個哨子聲真的非常大呀!想知道更多關於旱獺的知識可以看這篇:http://www.iltaw.com/animal/473
山上美景有多壯闊,真是難以言喻!但其實這還只是阿爾卑斯山的其中一小點而已!!!
這邊就不多說,大家直接看照片欣賞美景吧 :)
那個湖是Achensee,應該是翻作阿亨湖?!
這次登山之前,是否做過什麼訓練?過程中有什麼困難?
其實我沒有特別訓練,這學期去爬過兩次山(半天的那種),然後平時有在運動,差不多就這樣而已。所以其實人人都可以駕馭的喔!
雖然背裝備爬山很累沒錯,但不會走不下去,看著前方的Spitze,一直注意踩穩步伐,不要想太多,一下就會到了。而且朋友們都比較高、腿比較長,登高的時候,有許多階都是我左腳一踩,膝蓋已經到我胸部了(他們則是:膝蓋只到腰間......),這種情形下,我要這樣支撐全身的力量往上登,要花蠻多的力氣,而這種情況在這三天不斷重複著。這也是為什麼相較他們之下,我蠻容易感到氣喘吁吁,他們還可以一邊聊天,而我則只能專心在調節我的呼吸,活在自己的節奏中。
過程中還有懸崖峭壁,要抓緊鋼索才能爬的路(大概用了百分之兩百的專注力在爬那些路),結束這可怕的懸崖峭壁,他們問我覺得怎麼樣,我毫不猶豫的說:「我救了自己一命。」
這種抓鋼索才能爬的路也發生在下山的時候,對我來說這也是非常可怕的,特別是人長得矮一點,搜索「下一步」可以踩的範圍,自然就小了些,很巧地,有幾步是我右腳往下搜尋,卻找不到穩固的點,已經在下面的朋友說:「對!那裡!那裡有一個平的石頭!可以踩」,我只能相信他,並把重心往右移後「跳了下去」,讓右腳踩在那一個石頭上。那一個瞬間真的就是失重的感覺,因為我沒辦法在確保有東西踩的時候才轉移重心,而是必須先轉移重心,才踩得到。這就是人長得矮一點的劣勢了,容易處在危險中。
在第二間Bayreuther Hütte,我們遇到兩個從慕尼黑來的山友(兩個女生),他們非常厲害,每年利用一些時間,挑戰從德國走到西班牙這段路,每次都從上次結束的地方開始,用8年的時間走了一半,再一個8年就完成拉!!!每年除了做這項計畫之外,也到各處登山,真的是爬山愛好者!
語言小教室:
那麼alm, alp的意思是什麼呢?
大家看過「阿爾卑斯山的少女」嗎?(原名Heidi),主角叫做「小蓮」,他被送到爺爺家去,此後我們就漸漸地更熟悉「阿爾卑斯山」啦!爺爺在阿爾卑斯山上做的事情就是牧羊、牛,冬天之外的時間,這些牛羊就在整個山頭跑來跑去,也是我們經常聽見的「放牧」,快到冬天時,牧場主人會帶著牛羊們一起下山。這種養牛羊的方式,至今仍是存在的,而放牧所用到的地方、包含整個會使用到的機構,就叫做”alm”或”alp”。
那麼他們個別是哪個方言呢?”Alm” 是巴伐利亞方言(baierischen Dialekt),如果你在上巴伐利亞、奧地利(除了Vorarlberg地區),你會聽到”Alm”。
而”Alp”是阿勒曼尼亞語(alemannischen Dialekt ),如果你在瑞士、德國的Allgäu、奧地利的Vorarlberg地區以及Walser-Gebiete地區),就會聽到”Alp”。
3. 在Schwaben地區,有許多字的字尾都會變成-le,而非-chen,這也是一個方言。例如:Brötchen -> Brötle(小麵包),以此類推。第三天我們回到Ulm附近的加油站,我進去商店想要買個德腸吃,德文叫Würstchen,但櫃台小姐好像沒聽過這個單字,給我一個疑問的眼神,因在Schwaben地區應該要說Würstle,櫃台小姐顯然沒聽過Würstchen,我看他不懂我說的是什麼,我放慢速度重複講這個單字Würstchen,結果他給我一個Brötchen......。我朋友就在旁邊看著這一切,後來他說我的發音完全準確,所以推測應該不是我發音問題,應該就是她的腦袋裡-chen結尾的字通常就是Brötchen,沒別的了,因為他的成長背景中,都充斥著-le,在這個短時間內要判斷出「拿什麼給客人」,她就隨意抓了一個Brötchen囉。不過好說好說,後來我還是買到Brezel和德腸囉!!!
登山的過程雖然累,但真的非常值得!繼續行萬里路!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p.s Blink上傳圖片又慢又不能編排位置QQ 有點悲劇... 如果想看更多圖請大家看網誌喔!:)
2018.08.01-2018.08.03 在德國的第一個夏天
Kelly
© 摩佩科技。專屬學生的行動幫手
10 則回應
匿名
2018-08-18 15:07 #1
覺得原po是正妹(誤XD
0
匿名
2018-08-19 12:07 #2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18-08-19 12:14 #3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18-08-22 01:26 #4
鼓勵了作者
0
2018-08-22 23:25 #5
看遊記長知識 ❤️
0
匿名
2018-08-23 00:07 #6
推一樓(咦
0
匿名
2018-08-23 00:17 #7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18-08-25 02:30 #8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18-09-04 22:12 #9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18-09-28 17:39 #10
鼓勵了作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