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因為升學壓力,很多比較彈性的課程,都會被拿老師拿來趕進度或考試,甚至社團時間,也會被強迫留在教室自習,社團指導老師也只能摸摸鼻子,看著學生被關著,不好意思多說什麼,而到了大學,我才真正見識到什麼是社團,但學生自治團體,算一算有的竟然高達好幾十種,看得五花八門眼花撩亂,到底社團要怎麼選呢,提供一些方向給大家參考。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一種人,總是躺在床上,滑滑手機玩玩電腦,整天喊著找不到興趣,看完魅力四射的熱舞社或熱音社表演,一口讚嘆卻依然認為這不是想要的興趣。興趣真的是拿放大鏡看也找不到的東西,有些人很慶幸地,能在一開始清楚知道想要什麼,但如果你不是這種人,也不需要太擔心,在大二的時候,看著室友一一投入社團,自己卻像孤魂野鬼般沒地方去,社團嘉年華我留下了許多資料,期初招生有參與,期末發表也去看了表演,但還是沒有想投入的社團。而參加了一次紅十字辦的營隊以後,我才發現原來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可以獲得快樂與成就感,那時只是因為暑假沒有打算,想也沒想的就跟著跑去蘭嶼進行偏鄉服務,若從未參與過這趟旅程,可能在社團學分這一關就不及格了。我發現興趣是必須先有所投入,才會有收穫的,如果你還是依然在Facebook、IG找興趣的話,建議你扔下手機,不用考慮什麼,就直接參與一項活動,結束後如果感到不快樂,覺得這一切是浪費時間,沒關係!至少找到自己不想要的東西了。
剛上大學,除了原本高中一起考上同所學校的朋友,最先親密的大概就是宿舍裡的室友,小大一的時候,我真的很想要加入吉他社,但室友不是打工,就是對吉他沒有興趣,其中一個來自雲林的室友加入了國樂社,當初對他還有點生氣,「不陪我加入吉他卻跑去國樂,吉他跟國樂不是很像嗎!」,然後就一直沒有加入吉他社,當時是覺得,去到一個完全新的地方,都沒有人陪,會不會很奇怪。其實社團是集結有著相同興趣的人,不論你是誰、來自什麼地方,甚至有幾個人陪,或完全沒有,大家都不在意,因為能讓大家齊聚在此的對同一件事情的熱愛,所以別在因為沒人陪而躊躇不定了,想參加社團,先投入再說!
最後除了學校社團以外,也鼓勵大家多多參與校外活動,因為認識更多不一樣的人,眼界與能力會大大的提升,以下提供幾個大型的學生自治團體給大家參考喔!
AIESEC在台灣大專院校發展已經算普及了,小編自己是沒有參加過,但身邊許多朋友致力這個自治團體,比較熟悉的大概是「原住民專案」,透過AIESEC 的號招力結合台灣當地志工,與其他國家的志工,進行文化交流,也讓外國人一探台灣文化,可以一起深入原住民的生活以外,還能交到許多國外的好朋友!
http://www.entrepreneurship.net.tw/
如果說YEF是我參加過最棒的活動也不為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在生活中看不順眼的事情,例如總是找不到免費的停車位、下雨天騎車容易打滑,雨衣沒有保護功能 … 但不僅看不順眼,還有動手改變的夢想,我在YEF 學習到創業家精神,認識了許多懷有夢想的人,更好的是長達半年的企劃專案,期間主辦單位不會緊迫盯人,一切都是自發性地完成,即便未來沒有創業,團隊中認識的人更是一輩子的夥伴。
http://gis-taiwan.ntu.edu.tw/index-zh.html
GIS 也是一個很想參加但時間上一直衝突的活動,形式有點像MUN,但在這場會議當中,有來自各國的青少年,為同一個議題集思廣益,在不同的專業與文化背景下,探討出好辦法,全程是用英文溝通的,5月報名,會議時間都在7月左右,想體驗國際會議的同學們,要先提早磨練英文能力喔!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參加過以上活動,快來一起交換心得吧!
© 摩佩科技。專屬學生的行動幫手
1 則回應
2016-09-01 23:18 #1
哈哈哈,有人陪在行動等到天荒地老!中肯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