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我一個設計系的朋友遇到一件糟事,
她親戚請她幫忙「免費」設計旅行社的名片,
她花了好幾個小時拉字、弄顏色等,
最後定稿是走清新日系風的名片。
結果親戚說:「這不是我要的風格」,
然後拿出很多長輩貼圖愛用的高飽和度色彩、佔了滿版的風景照,說他想要這種風格。
道不同,不相為謀。
我朋友極度不喜歡這種俗艷風格,於是明確表示自己的意思,她說:「對不起,我做不出來。」
沒想到,親戚繼續盧著我朋友再幫他「免費」設計新的一款名片,我朋友心善,再弄了一回,照樣是退件,還被說不懂得配合「客戶」需求。
我聽完這件事非常震驚,
首先,硬是凹「免費」設計就是一種不尊重;
再來,雙方從來不存在僱佣關係,你連錢都不給,別人哪來的義務幫你設計?
很多人都說,藝術、設計學群每年有大約一萬個畢業生,就業機會就那麼幾個,根本供過於求。
「所以給你機會做,你就要好好做,訓練自己迎合老闆需求」,
我雖然不是相關科系的學生,可是我對藝術設計學群的概念是:鼓勵學生揮灑創意、勇於展現自我。
那為什麼反而出社會要強迫自己迎合老闆需求呢?
這與學校課程訓練的原意相悖不是嗎?
有人會說,付錢的是大爺。雖然這句話聽起來滿傲氣的,
但委婉點來看,我解讀成:付錢的那一方可以選擇買什麼。
也就是說,付錢的那一方可以決定聘請哪一位設計師為自己構想。
那麼,照理說,應該是付錢的那方要選擇讓自己產生 「共鳴」的設計師,
而非請個自己無法認同其設計理念的人,再強迫他迎合自己。
更何況,我朋友的親戚還想要 「免費」要求別人迎合自己的需求。
大人常常會覺得學生就不具有專業性,甚至還會以累積經驗為由,希望學生免費服務。
這太奇怪了, 大家常常喊著要尊重專業,但又有部分人非常鄙棄專業,
認為這個「好像自己都能做到」,於是各種砍價、甚至要求免費。
我覺得學生時代該養成的是對於專業的尊重、對於專業的自信,
而旁人應該給予鼓勵與支持,而不是壓榨。
或許社會上的確有這種強迫迎合的狀況,但我認為不是100%如此。
如果從學生時代就形塑出一種整體社會都如此的概念,又怎麼會對未來有所期待?
我們又怎麼能冀望這個社會由年輕的一代去改變?
題外話,同時有個餐飲科學生請我朋友設計,他透過我接洽的時候就直接說:設計費多少再麻煩你告訴我喔!
兩相對比,竟是天差地遠。
By 發霉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