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好最近新生的話題,有人問我看法,因為我就是苦讀型上台大的
(我自己也知道,比我還要拼、還要壓力大的同學還有很多,以下就僅分享自己的經驗,很歡迎更多同學分享自己的經驗,一起學習!)
人生若是一則故事,剛好這問題可以分成上中下集,上集是自己的苦讀方式,剛好之前分享過:高中時的夢想.. 苦讀族考進理想校系! 而今天要分享的則是中集,也就是考上大學後的生活;而下集,就是考上大學後也讀完大學,社會新鮮人的經驗,這部分等以後若有人有興趣,再分享 😳
我自己小時候是真的會在農田中打滾的小屁孩,後來到台南市讀國高中,私立聖功女子中學,很拼很拼得,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台大國企系。
一上大學時,壓力大不大?大,當然大,畢竟同學中有一半都是北一女、建中、中一中、中女中等學校畢業,甚至是人文資優班的超聰穎學生,不少人都沒聽過我畢業的學校😝 課堂上的反應速度都超快,回答時也都超有條理,瞬間覺得,自己到底在這裡幹嘛?
後來,因為在高中時看到某本雜誌介紹到模擬聯合國社團,當初考大學時就夢想著一定要加入這社團,跟學長姐一樣,很有國際觀、練就好英文,後來參加社課後,壓力真的無敵大... 大家不是來練英文的,而是都講著一口流利的英文,而國際觀更是來自很多出國的經驗,一度想說... 要不要換社團啊.. 我怎麼像一個小魯魯、小廢廢得存在這個校園啊 😭
有一段時間,壓力真的很大,或是說,挫折感很重,第一次覺得,自己怎麼這麼笨,當初怎麼敢這麼自以為,目標考上台大這間學校啊...
後來,我自己釐清了一些事情,在畢業後往回看,或許可以提供給有一樣困擾的同學們一點方向:
剛好在大一時的一堂課,老師要我們寫出:「自己期待的畢業時履歷」(關於這門課的學習,文章參考:用你的大學時光,預約更好的自己),讓我驚覺,我們被洗腦洗的太嚴重,高中時都以為,努力讀書考上好大學,人生就海闊天空了,似乎就註定未來人生!但其實,人生還有很多階段,考大學只是一小階段的競爭,大學也會畢業,那時候則是另一個競爭;不管上一個競爭成果如何,重點是,我怎麼看待新的這一場競爭。
若你是擔心,苦讀族進入好大學會不會壓力很大,那反問你自己,你到底期許自已變成什麼樣的人?若你想要變強,誰不辛苦?誰不競爭?誰不壓力大?若你只想要渾渾噩噩過日子,那我真的建議,其實在高中時就可以放棄學習了,不需要還多花時間苦讀上大學的。
因為心態改變,我決定繼續待在模擬聯合國社,為了跟上其他人,我每天早上早起,然後開始讀 The Economist,背單字,看看國際新聞,然後聽聽TEDx 的相關影片練聽力,強迫自己在社課,一定要舉手問至少一題問題!也一定要開口跟人英文對話!不要管什麼口音的問題,開口講就對了!(我自己的學習英文方式:上大學英文忘光光?5招維持英文水準 )甚至另外跟系上同學組了一個英文讀書會,每週都要閱讀一篇英文文章,然後當天要用英文討論;後來因為這樣的持續努力,順利甄選上當年出國參加World MUN 代表團之一。
你未來到底想成為怎麼樣的人?避開了大學的壓力,相信我,出社會時你會更有壓力的。
可能因為高中考大學時,苦讀是因為無法像其他人很聰明,快速記憶國文、歷史,或是快速解答物理數學等,所以才會覺得,苦讀型很吃虧,覺得苦讀型的人上大學後,壓力會變得更大,但其實,大學教育與高中教育很不同的。
在大學,當然還是有學業要顧,但是不再是絕對數字的分數,而是相對性&範圍性的分數,例如:A、B... 方式評分,而課業,也不會只是硬梆梆的課,雖然還是有微積分、經濟學比較硬的課程,但還有很多是通識型的課,甚至是管理學院、商學院,還有很多是討論型的課程,會依照你們小組討論狀況&上課發言狀況評分,所以比的,已經不是苦讀與聰穎了,而是綜合的能力,像是:找資料的能力、溝通能力等。
大學教育一部分是為了進入社會所準備的話,那企業看的是什麼呢?會看你的team work 團隊經驗、領導經驗、溝通能力、邏輯思考能力、實務經驗等,這些能力,就無關聰明或苦讀的人了,而是自己的人格特性了。
歡迎剛考上大學的新生們,大學的生活真的很精彩,每個人精彩的方式不同,重點是如何做好選擇 :)
© 摩佩科技。專屬學生的行動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