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比較像聽故事的氛圍,Dorian 的上海經驗,Sam 的香港經驗,他們是以年的時間在累積經驗,我們今天在3個小時內體驗,還蠻過癮的!後面Q&A也很精彩,看得出來同學們真的已經做了一些功課,問題都很犀利!
講者 Dorian
- 經驗:
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電視組
4年 台灣網路廣告業務 - 台北
4年 中國互聯網/全球廣告經驗 - 上海
- 在中國:
甲方:品牌端
乙方:提供服務的工商
- 拆解套路:
- 公司屬性
- 對應產業
- 對應市場
- 職務屬性
- 團隊文化
- Package 是好還是壞
- 公司屬性 - 中國公司分類
- 國企
- 中資民營:辦公室會抽菸,顧自己
- 台灣企業:台資企業,例如華碩xx廠
- 外資企業:外國人同事
- 對應產業:新創(互聯網、網路公司) vs. 傳產
新創:須確認方向,很容易錢燒一燒就倒了
藍海 vs. 紅海
- 對應市場:inbound vs. outbound
- 職務屬性:程序員蠻吃香的;業務很常需要喝酒
- 團隊文化:一起努力向上 vs. 鬆散
- Package 是好還是壞:須考慮以下
- 當地消費:日常消費、住宿補貼
- 薪資:薪資幣別、稅金比例、獎金發放方式
- 報銷福利:機票與交通費補貼、餐飲補貼、發票種類
- 特休
- 考評機制:升遷機會與加薪幅度
講者 Sam
Be uncomfortably excited:期待二年後的自己
- 海外工作優缺點:
優點:
- 市場規模:策略 vs. 戰術
- 「國際」企業:香港google 30%外國人 20中國 20香港 20台灣
- 薪資與職涯發展:薪資會考慮當地的勞動、勞工成本
缺點:不適應生活、親情友情斷捨離,生涯規劃
- 需要基本技能:
- 語言能力:例如在Google 內部,跨國調度
- 專業能力
- 適應能力
- 到海外工作,可以思考?
- 比較好的薪資福利
- 更大的市場
- 更好的職涯發展
- 海外工作的機會
- 人脈網絡
- Linkedin / 人力網站
- 外派 / 海外儲備幹部
- 國內外文化不同之處
- 速度
- 彈性
- 自主性
- 人才比較-台灣人很強的地方
- 勤奮
- 責任感
- 好相處:團隊精神比較佳
香港工作環境:
- 高壓力、節奏很快
- 金融業/房地產業之外的別去,除非是像google facebook
- 薪資所得高、稅低;但房租貴、物價高
- 需要2年工作經驗
提醒:需要先了解當地的一些簽證法規
- 海外工作比較好?
- 薪水成長
- 認識不同國家的朋友
- 探索當地大小地方
- 了解自己
- 大學時可以做什麼準備?
- 語言
- 專業能力
- 交換/海外實習(同時瞭解生活,又可以體驗當地的工作環境)
Q&A
- 自己讀非商管科,在大學時該如何累積自己在行銷這部分的實力?
其實行銷有很多面向,可以想想自己明確要的是什麼?是行銷策略?數位行銷?還是公關相關的?確定好方向後,執行方式有:1) 多修課 2) 找學長姐 3) 找教授,問問業界的人脈關係,或是產業訊息
- 到海外工作,台灣人會不會遇到升遷天花板?
在Dorian 和 Sam 的經驗,都不太會。
Dorian 的經驗,最後一個是日本企業,想申請回台灣時,日本總公司還是願意提供機會,只要你有能力;Sam 的經驗是,大中華區的頭也是一位台灣老闆,台灣人在海外,就像剛剛講座分享的,有一定優勢,重點是你有沒有狼性,若你可以有狼性,又有原有的優勢,若一家公司重視的是人才與能力,就不會有這樣的問題。但這部分是以亞洲區的經驗來看,美洲的部分好像還是有天花板的問題。
- 行銷工作,到海外工作的優勢與劣勢?
行銷的部分,到中國就是完全不一樣的市場,在那邊不討論Google 或臉書,而是百度與微信,所以行銷的部分,求新求快,而不是特定的技能。
Sam 分享自己吸收新資訊的方式:設定google alert (快訊)
Dorian 會看36氪,全球的科技資訊都看得到
- To Doria, 當初會被指派到上海,是因為主管看到怎樣的特點呢?
就像Sam 說到的,台灣牛的奴性 (XD),加上覺得可靠,又誠實
- Sam 如何連結原本董事長特助的工作到現在的行銷客戶相關工作?
找出可以transferrable 能力,例如專案管理能力,其他的專業內容,靠自己摸索,重點是在面試前,先把對方的商品服務摸索,嘗試面試時說他們的行話。
2 則回應
2017-12-10 17:19 #1
拍得好溫馨
0
2019-04-10 22:26 #2
小幫手提醒:【學習力:知識焦慮時代,如何升級認知】焦慮,不是因為未知,而是你選擇逃避 裡面有提到這篇文章喔!!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