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高中一畢業的暑假,就投入打工一族的生活,在即將開學的前幾個禮拜,對於是否繼續打工非常的焦慮,當時我的考量非常的簡單,甚至可以說是膚淺,一來是即使家裡給足了生活費,但還想進行更多的社交活動,二來是又怕把精力花在打工上,沒有其餘時間好好享受生活。
大學生涯中,我在速食餐廳打工將近兩年半的時間,我想這段時間是值得的。
上天最公平的事情,就是一天分配給所有人二十四小時,如果單方面的計算,這確實是一場很吃虧的交易,你可能花了大半天在工作只拿到九百多塊,更不用提下班後沒有精神去完成其他事情,但是我在打工的過程中得到的不僅僅是金錢上實質獎勵,大學不比高中,一旦小團體形成了可能就是這些人渡過了你的四年生活,甚至在大三大四時你叫不出其他同學的名字,因為大家選課不一樣,而到了越接近畢業的日子,必修課也越來越少,可能會發現這個人好像跟我同班,但真的是想不起來他的名字,甚至自己是不是有對方臉書也不確定,我相信許多人跟同事的情感勝過目前大學同班的朋友,因為你們一起對付難搞的客人,因為不是競爭關係所以惺惺相惜對方的付出,因為朝向同一個目標所以有共鳴。
問起剛進大學的新鮮人,總因為還保有懵懂心性,無感於未來四年的規劃;對於大二的學生,開始熟悉校外的花花世界而開始沉溺,到了第三年危機感重了,不論開始加入打工一族還是開始讀書,拿不定主意,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不是一如自己想的這麼美好,不知道開始拚國考或讀研究所的投資報酬率有多少,接下來大學生涯的最後一年,總覺得一切都尚未準備好,學生證就要繳回了,社會人士的壓力重重的壓在身上,喘口氣都覺無力。剛進大學,許多學長姐一定會強力推薦哪間社團好、哪系的聯誼最值得去、附近甚麼餐廳是必吃,我認為社團一定要玩,男女朋友一定要交,吃好料更是免不了,只是在享受生活之餘,總得讓自己吃吃苦頭,找些工來打,才不會虛度光陰且渾然不覺,因為打工我學會更加把握時間,從來不以太累作為停止腳步的理由,甚至是用上班當作業、讀書或報告的deadline,「明天早上6點要去上班,所以這次的通識作業必須在今天完成。」
打工的確影響價值觀,或許不該用「嚴重」偏負面的詞來形容,更該說是「打工對價值觀有重大的影響」,先不論家境貧困的同學,去打工不是想要歷練自己,而是打工分擔家計這件事情,勢在必行,對於家境小康富裕的同學來講,當他們即將天天上餐廳吃飯時,或許會因為一餐必須花費五小時的工時而多加思考是否真的需要吃這頓飯,在以家境小康中做為區分,一是變成錙銖必較的鐵公雞,二來是因為每個月都有閒錢而揮霍無度的假象千金、假象少爺,我認為這是還尚未體驗過打工「過程」,而先跳入「結論」的想法,公司同事不會跟一毛不拔的小氣鬼交好,上司也不會喜歡亂花錢的囂張員工,打工的影響不僅是金錢的收入,更是脾氣與個性的磨練,屏除每個月實質匯入戶頭的數字,打工就像一個小型社會,裡面有包羅萬象的人,所以價值觀當然會慢慢的被養成社會上能接受的樣子。
羅子婷\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應用英語系
高雄嘉義人,可愛又迷人的反派腳色
品味生活反芻成文字,歡迎批判性思考
體會自己的渺小,喜歡每天來點負面能量
© 摩佩科技。專屬學生的行動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