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做一個必修課的英文報告,全組要進行20分鐘的英文簡報。
下面將根據我們這組的經驗、還有觀摩其他組的優秀表現,總結出幾點英文簡報的技巧。
1. 講得快,不如講得清楚
以前參加比賽時,外文系的指導教授就跟我說:
一頁slide至少要停留30秒,每頁文字不可以超過50字(不然大家會開始低頭滑手機),語速是1秒3字。
我以前有個毛病,因為很想把內容都塞進去,
但又有時間限制,導致我講話非常非常非常快,
快到大概一分半可以講完300字內容。
被教授糾正後,回家試著聽自己的錄音,你會發現...
你想像中的高速語速,會呈現得像BBC News主播報新聞那樣,快速又清楚;
但實際上,別人聽起來,就是$%@#&(&$5&@#^!*,一頭霧水。
甚至自己聽錄音,都不知道自己在講啥。
如果那個主題是大家都聽得懂的,像是高中生共同回憶:「學測指考作文寫不完怎麼辦」,
那我這樣講還算過關(大家會自動腦補你的內容)。
如果那主題是大家都不熟的,像是反烏托邦主義,那我這樣講,大家會一頭霧水。
我一開始的時候,也會一直覺得講得快就是讚,
後來想想,沒人聽得懂,這哪裡好?
而且你為了趕時間,一堆連音,最後句子糊成一團,讓你陷入「知音難尋」的困境。
1秒3字是最佳語速,寫稿的時候我都會先設定好字數上限。
1頁slide停留30秒,才有人聽得下去。
2. 用字不是越難越好
因為我有修一堂每堂課都要看一篇國外期刊論文、寫一篇反饋paper的課,
所以我發現一個現象:
如果該作者是英文母語的學者,用字通常淺顯易懂,但觀念又傳達得很清楚;
如果該作者非英文母語,有時會用很難的字,搞得你好像在看古典文學作品,而且特別喜歡穿插拉丁文。
我覺得用字太難,的確可以凸顯你程度好,
但,它不能讓你的報告變成一個好報告。
因為你用太難的字,大家反而會focus在字彙理解上,而非整體觀念的傳達。
譬如說,你的報告主題是經濟議題,不是色彩學。你講到一個不是很重要的重點時,想順便用"紅色的"去形容某物,你可以說red,但你說crimson red,大家就會想"什麼是crimson?"或者是"喔,我知道crimson,那crimson red長怎樣?",反而會忽略你的經濟議題主軸。
3. 不要拿稿上台,不要死背稿
我看到滿多拿稿上台的人,最後演講者自己都看著稿念,讓報告變得像是朗讀大賽,台下的人也在自顧自滑手機。
我修大一英文的時候,我的教授在期中考考口試,每個人都要進行1.5分鐘的主題pitch,並禁止帶稿上台!
她說:你去面試的時候、你去申請研究所的時候、你研究所畢業口試的時候、你以後創業去pitch,你可以帶稿嗎?你們看去TED的演講者,會帶稿嗎?
一開始會覺得,用TED演講者的水準要求我們,有些太嚴苛;
但在之後準備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其實做得到。(果然人要逼自己)
而且之後幾次期中考、期末考,遇到口試的時候,準備的時間也越來越短、效率越來越高。
4. 準備經驗:慢慢來,不要急,狂練習一定會進步
分享一下準備歷程:
初始階段(還沒什麼自信、對稿有強烈依賴症、英文也不到能隨口胡謅的程度)
我的期間:高二~大一期中考前
突破這個階段的關鍵:大一英文期中考被虐一波,準備的過程中,邊崩潰邊成長
先寫稿,然後一個字一個字的背稿,一字不漏背起來。
為什麼要一字不漏呢?
因為一開始,通常會有強烈的背稿傾向,好像沒有稿,自已就一個字也講不出,傻在那邊。
所以,會有一種"我背的越牢,我講得越好"的錯覺。
(雖然真實情況是:講得抑揚頓挫、適度停頓、音量夠大、眼神接觸多,觀眾才會覺得我講的好。)
不過一開始嘛,就像是要讓一個不會游泳的人拿掉浮板,想逼死誰(嗚嗚嗚,我就被泳訓班教練這樣逼過QQ)
所以就背稿,熟悉某些慣用句型的文法
像是He suggest THAT we SHOULD....
IT IS good for you TO GET UP earlier...
COMPARED TO chocolate, ice cream is....
He is CAUGHT CHEATING...
多背幾次後,這些句型阿、單字阿,就會在你腦子裡轉了
這個多,到底是多多?我覺得因人而異,但絕對不會是10次、20次那麼少。
背稿的時候要錄音,默默記下哪邊應該要提高語調、哪邊應該要降低語速、哪邊應該要適度停頓。
演講這種東西,沒有什麼神奇方法,就是多講、多練習。
我外文系教授說她當初應徵教授時,1小時的教學展演,她練習了40次,練到好像跟這個教學展演合為一體了XD。
晉級階段(這時候對稿的依賴度大概降到70%,而且依賴度會越降越低,並可以靠著臨場反應講一些內容)
我的期間:大一期中考後~大二下學期一開始
突破點:參加J.P.Morgan Asset Management Challenge,要用英文promote你的投資組合(10min),弄比賽弄得很抓狂,也莫名成長了。後來去了外商,在跟老闆戰戰兢兢對話中,也漸漸成長。
這時候寫稿的目的不再是讓自己心安,而是要把一些重點更有技巧地promote出去;
所以寫稿的時候,要考慮"這場演講想讓觀眾吸收幾個重點?最多能有幾個重點?這幾個重點有沒有跟我的主軸相互呼應?"
比晉級階段再高一點的階段(這個階段基本上不用依賴稿了,稿變成一種"重點提示卡")
我的期間:大二下學期一開始~現在
到了這個階段,其實稿已經舉無輕重了,只需要幾個重點句,就能講出一個段落了。
但前提是你要對內容夠了解,不要亂講一通。
在這個期間,因為經歷一段密集面試期,所以也開始變得嘴砲起來xDD;加上這學期剛好有一個20min的英文報告,是針對一個會計主題的,沒想到我不需要稿也可以上台了(還能穿插幾個笑話)。
我猜主要是因為被外商實習磨得崩潰+面試得崩潰+剛好有修一個每週都要跟外籍生同組寫報告的課=密集訓練。
總之,英文演講,跟洗履歷一樣,都不是能一步登天。
而且練習過程會滿痛苦,一開始也會一直掙扎:天啊我怎麼講這麼爛!天啊我到底在講什麼!天啊天啊天啊(滿滿的崩潰,這樣)
但,撐過去就是你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嘛。
By 發霉的青春
5 則回應
2017-05-25 14:14 #1
我練英文口說的方法完全符合這四點!!!
推推推可愛的原po!❤️
0
2017-05-25 23:41 #2
小隻:
哈哈這幾點真的好用~~
謝謝你啦 <3 Love you
0
2017-05-27 10:52 #3
我同意一點是拿稿上台真的不好,拿稿上台沒有辦法鍛煉到自己,而且也會給底下的老師和同學造成不好的觀感~~其實如果是對自己信心不足的話~可以在PPT多寫一些關鍵字提醒自己XD
0
2017-05-27 12:47 #4
信醬:
對呀,一直看稿就不能跟觀眾眼神互動,也不知道他們有沒有在聽自己講話QQ,這樣做報告就沒效果了(因為都沒人理你,嗚嗚)
我有遇過有人是把關鍵字抄在手掌心上面XDDD
0
2017-05-31 11:18 #5
推一個
哈哈哈哈稿變得舉無輕重 講的好傳神😂😂😂😂 其實後期可以使用心智圖表看看,因為我都是這樣找靈感跟邏輯,就不會因為自己沒有背到什麼字就開始亂了陣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