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bryanshiba〉
痛苦的期末考週終於結束了!不管還有沒有報告要寫,死線要趕,感覺寒假已經開始了!
在大學的這幾年,我常聽到同學們發出類似的感悟:「寧願寫報告,也不要考試。」雖然我個人目前也是這樣覺得啦(笑),但我相信那完全就是因為在過去的國高中時期,真的是考到每天頭昏腦脹,卻還要硬撐著猛K書,「不然會考不上好高中或大學喔」,因而對考試產生格外強烈的厭惡與排斥。當然,大學考試也仍然不少,尤其是一二年級的時候(因為台灣的大學生需修習的畢業學分數驚人,讓大學也有點像高中),但我自己認為啊,除了升上大學後,因為不再需要像過去那樣在乎成績,考試的題型也和過去不同的緣故,讓我對「大學考試」有了一些新的看法(以下是文組學生的看法XD)。
首先,可以不需要在乎成績,其實應該算個人狀況啦。如果需要申請獎學金、交換計畫的人一定會很在意的。不過綜觀而言,這件事還是成立的。因為在國高中時期,在乎成績的原因往往會指向一個顯而易見的「可怕」後果,也就是可能代表學習成果差,在下一次考試也可能會考得很差,以至於不能「金榜題名」等。如果又有家長與老師的壓力……
(我的小murmur:我覺得蠻奇怪的一點是,在大學還很在意成績,似乎是多數人「鄙視」的心態?為什麼在考試前都要一副自己裸考上陣,也不在意考試結果的樣子?求解)
至於考試題型的部分,因為個人是文組學生,考的通常是需要長篇大論的申論題,比過去的選擇、填充難多了。如果又是open book,那題目大概又會更「大」、更general。但考試的時候,就是得在非常短的時間內把組織自己的觀點,呈現給教授看。這種考試要考得好,前提不只是上課要認真,還要有自己的想法(critical thinking),簡單來說就是「準備不太來」的考試。基本上沒有認真上課,沒有想法,再怎麼硬掰老師都還是看得出來,沒有以前那種可以ABCD猜猜看的機會。被「荼毒」久了,也慢慢形成一種心態,而我認為這也是大學生需要建立的一個觀念:「大學考試是讓你把自己的想法完整表達出來的機會,讓教授知道你在課程上學了多少。」對自己誠實點吧,如果真的沒怎麼認真地上課,考得差,寫不出來,也別太惋惜。
(我的小murmur:另外,「字數迷思」也是該破除的。雖然看到別人寫的很多,而自己寫的很少時,會有點緊張,但根據我自己的經驗,寫少的分數其實不一定會比較低,完全就是看你有沒有完整且精確的表達XD)
要交卷前,我會問自己:「是不是把想說的都說完了?」如果是,那就可以放心交卷,不用再硬撐了XD。事實上,大學的申論考試也是一項重要的表達訓練呢!
延伸文章:考申論的要多看, 考選擇的要細心 (遠見)
© blink.com.tw
1 則回應
2017-09-06 08:27 #1
有時候制式化的考卷可以防止古板的老師找你麻煩
我之前就只是把心得當小說寫 就被找上台了
因為我他媽恨死了以前被侷限思維的模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