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我是Angel!我從2015年開始透過學生身份在在學期間去了24個國家、申請獎學金總額超過43萬元,2020我開設「旅行鴨」部落格把過去的經驗與資源以旅行故事與旅行指南分享,我相信每個人的自由都散落在世界各地,因此希望幫助更多人踏出勇敢的第一步去找尋屬於自己的自由。
2016年我一個人摸索申請大學的姐妹校計畫並到德國當交換學生,當時沒有意會到那段時光對於往後人生有多重大的影響,5年後的今天我希望把當時的心路歷程與方法分享出去。如果你有一絲想出去看看這個世界的念頭,請繼續往下閱讀,我將把過去5年學生時期的海外出走分為3篇文章,公開從一開始只花10萬元交換半年到出國半年還賺6萬回來的祕訣,一定要將3篇文章讀完唷!
這篇文章會你分享過程中的所有花費、心態轉折、出國獎助資訊。
我今年25歲,剛從研究所畢業半年多,去過30個國家。「出國會不會花很多錢?」每當有人問起出國的花費,其實是問我「出國要花很多錢欸,你家是不是很有錢?」
嗯...我家經濟狀況算是小康,但正因為如此我更不想被貼上「靠家裡」的標籤,能省則省、能靠自己則絕不依靠他人。大學的時候我為了省住宿費住學生四人宿舍兩年、外宿的兩年每個月房租3,000元、每月生活花費4,000元左右,在南部唸書家住新竹每次回去都是搭區間車轉自強號站票,因為自強號刷悠遊卡是以區間車的價錢計費,常常拎著大包小包又沒位置坐在週五擁擠的車廂站到腳痠腿痛,只因為我覺得我沒什麼收入所以能不花錢就不該花。
大一上開始我在課業上非常努力,上課總坐在第一排也從不蹺課,因此第一學期就得了書卷獎。原以為好成績能夠像以往一樣帶給我充實感和對自我的肯定,但我竟然覺得好空虛。
看著當時自己喜歡的男生:三不五時就翹課、考試只求及格、偶爾還會作個弊,但他怎麼好像過得很開心很有自信?他有一個特別吸引我的地方就是講著一口流利的美式英文(當時覺得超酷 哈哈哈),因為小時候在美國長大,以前約會的時候聽他講著在美國的故事我總心生嚮往。
「原來生活除了除書考試還有這麼多有趣的事啊!」於是我也開始想出去親眼看看外面的世界。
於是我決定出國交換,因此在之後的幾學期都修了20學分左右的課,空出一個學期出國也不用延畢。
就算大家都知道當交換學生可以以本校的學費去讀姐妹校很划算,但食衣住行育樂與來回機票都還是要自行負擔,當時問了很多學長姐的花費都落在30~40萬元,我都倒抽一口氣。
這下問題來了:出國的錢哪裡來?
從大二起我開始網羅各式獎學金資訊,校務系統和系辦寄的信件通常沒人理會但我每封都會看,只要有「獎學金」這個關鍵詞通通都會被我記錄下來,還會有事沒事就到國際處與學務處生輔組的網頁上找任何我符合條件的獎學金資訊。
當時在茫茫信件海中我注意到了一個獎學金:學海飛颺獎學金,它是政府每年提供給各大專院校的出國獎學金,每個學校自行決定如何分配給要出國的學生,因此學校都會辦「學海飛颺獎學金說明會」和學生講解申請的規則與核發金額的依據。
🐤 旅行鴨貼心傳送門:110 學海計畫申請說明、查詢你的學校能不能申請學海飛颺獎學金 (共129間大專院校)
我在說明會中得知我的大學是依照學生去的國家的物價、個人預估花費與申請動機等依據決定每個學生得到多少補助,然而我注意到一件有趣的事:
學校提供上百個交換機會,但全校來聽說明會的學生竟然不到10人!
所以我得到了15萬元的獎學金補助,而且後來有人申請成功卻沒出國,所以這筆錢又平分給所有申請者,後來光是學海飛颺獎學金我就拿到快17萬元台幣。
你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嗎?不不不,學海飛颺是全校性的獎學金,而許多學院與系所也都會有相關獎學金,甚至爸媽的公司、工會、有點光明燈的廟宇、你保的保險公司這些你沒想過的管道很多都有提供獎學金。雖然金額沒那麼多但是對於學生還是非常有幫助。最後我除了上述的學海飛颺17萬元,還申請到管院獎學金2.4萬元、國際處海外經驗徵文獎學金3000元,所以一共是將近20萬元台幣的獎學金。
剩下的則是來自高中畢業到上大學前在電影院打工的積蓄、書卷獎獎學金(當時為2萬元)、和大學期間零星的打工例如當PG(宣傳小姐穿洋裝在街上發傳單那種,時薪通常會比基本工資高)、在大賣場賣香腸等等,剩下一些則是家裡提供的資助。
回國後通識課的老師邀請我到課堂上分享德國交換生活,當時我在簡報最後一頁放上我的總開銷與所有資金來源來分享當時就很常被問的問題:會不會很花錢(aka. 錢從哪裡來?!)沒想到當時那份簡報還在所以我直接原圖放上來分享給你:
可以發現交換半年一共花了30萬,65%的開銷都是來自於不同的獎學金。
30萬對於在德國讀書生活與歐洲旅行算是一般人會花費的金額,圖中的生活+旅行雖然看似很多,不過其中還包含學生簽證等必要開銷。
和一般人不同的是這30萬還包含我去15個國家旅行的所有支出,我以節省的方式生活與旅行,搭配沙發衝浪與搭夜車等方式來減少旅程中的住宿費與交通費,把德國周邊的國家一網打盡。
也就是說如果你像我一樣物慾不高又不常外食都自己煮,而且沒有去那麼多地方旅行,在德國半年的開銷甚至不用到30萬元!
寫這篇文章最大的用意就是傳達:獎學金很重要!那麼要怎麼能得到獎學金呢?
成績不能太差!成績不能太差!成績不能太差!
太重要所以說三次。
有沒有注意到這裡說的是「成績不能太差」而不是「成績要很好」?因為成績未必要很好才能得到獎學金,但是太差連申請的資格都沒有!
舉例來說學海飛颺獎學金的申請條件是「系排名前50%」(各學校規定不同,詳見上述學海飛颺網站),是不是沒有很難?而且有申請、資料繳交齊全就有。
如果你還是學生,就算你對現在讀的科系一點都不感興趣,我還是會真心建議你花一點時間及心力讀書準備考試,或是最基本的,去上課就好,很多課都會把出席分數納入總成績的一部份,且學費都繳了,就算沒興趣,放一點知識在腦袋絕對不會吃虧,未來出社會回想起大學四年,至少不會懊悔「課業都被我混過去了」。
看到這裡,你有沒有覺得給自己一個出走的機會其實沒有那麼困難?
很多時候我們在做之前就被心裡那些隱隱的聲音擊退了:哎呀我又不像沒有XXX家裡有錢、申請那麼麻煩我又不會、我成績不夠好一定申請不上、我家人一定不會答應讓我出去的....。
但是沒有嘗試過怎麼會知道呢?你為你想做的事付出過努力了嗎?你知道做的過程就是在學習嗎?
2020的全球性疫情給全世界一個重要的啟示:別想著明天,很多事情現在不做明天就沒機會了。
而2021年的今天雖然還是出不去,你可以把握當下、把握新的學期掌握好在校成績、練好英文、做好準備。
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出國的動機、去德國交換的支出與獎學金的重要性,下一篇文章【我如何在學生時期去24個國家|出國花費大公開(中篇) 】- 中國實習,我將分享為什麼我在研究所時期會到中國實習,以及實習期間的所有收入支出與在當地的文化衝擊。
🔸如果你也想嘗試出國,卻不知道如何申請、有哪些管道,歡迎參考海外出走諮詢
🔸追蹤旅行鴨Instagram
© blink.com.tw